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依赖性人格障碍的问题,以下是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依赖型人格(障碍)
主要特征依赖型人格是独立精神薄弱,缺乏独立意识的人格。表现为依恋他人,敏感体贴,情绪控制能力差,情绪偏差,不太重视自己参与决策的能力,社会参与程度低,有一定程度的选择障碍。依赖型人格对亲近和归属有着过分的渴望,这种渴望是强迫性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感受无关。一个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个人兴趣和人生观,只要能找到靠山,总能得到别人的温暖。这种依赖型人格的生活方式让他越来越懒惰和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妥协,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越来越感到压抑,这使得他无法为自己做点什么,也无法有任何个人爱好。
心理学家Honey在分析依赖型人格时指出,这种类型的人有几个特点:
(1)深感无助,有一种“我知道小沙”的感觉。当我想要下定决心的时候,我感到无助,就像迷失在港湾的小船,就像失去教母的灰姑娘。
(2)认为别人比自己更优秀、更有魅力、更有能力是理所当然的。
(3)不自觉地,我倾向于用别人的观点来判断自己。
判断方法
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1。在日常的事情上,要得到别人的大量建议和保证,才能做决定。
2。感到无助,让别人为自己做最重要的决定,比如在哪里生活,选择什么职业。
[br/]3。感觉被抛弃了。明知道别人错了,也附和,因为怕被别人抛弃。
4。没有独立性,很难独自计划或做事。5 .
。宽容过度,愿意做低级或不愿意做的事来取悦他人。
]6。一个人的时候觉得不舒服,无助,或者想尽办法逃避孤独。7 .
。亲密关系终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经常被被抛弃的想法折磨。
[br/]9。很容易受伤,因为你没有受到表扬或批评。
只要满足上述特征中的五条,就可以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原因
依赖型人格起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孩子在童年时离不开父母。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所有需求的父母,在孩子心中是无所不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是害怕失去这个保护者。这时候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孩子,鼓励孩子依赖父母,剥夺孩子成长和自立的机会,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逐渐依赖父母或者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成年后仍然无法自己做主。缺乏自信,总是依赖别人做决定,无法终身承担选择和采纳各种任务和工作的责任,形成了依赖型人格。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民间故事很有代表性。
有一对夫妇,晚年有了儿子,非常幸福。他们视儿子为掌上明珠,把他捧在手中,害怕坐飞机。当他们把它放进嘴里,他们不会让他做任何事情。当他们的儿子长大后,他甚至不能照顾自己。有一天,夫妻俩要出城,怕儿子饿死,就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个大蛋糕,套在他脖子上,叫他想吃的时候咬一口。当他们到家时,他们的儿子已经饿死了。原来他只知道吃脖子前面的饼,不知道后面的饼怎么翻。这个故事有点讽刺,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说不过去,尤其是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其为珍宝。孩子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亲人,导致长大后自理能力差。曾经有一份报纸报道过一个学生被录取出国留学,但是这个学生一想到出国后没有人给他洗衣服,没有人照顾他的生活就害怕,最后不得不放弃出国的机会。天津市青工委对15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51.9%的学生长期被父母包办。有74.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没有父母很无助;只有13.4%的学生偶尔做简单的家务,这确实令人担忧。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如果目前不抓紧培养,一部分孩子很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小的影响个人前途,大的影响一代人甚至整个命运的发展。
治疗
习惯矫正
依赖型人格的依赖行为已经成为习惯,治疗首先要改掉这个坏习惯。检查一下你的哪些行为是习惯性依赖他人的,哪些是自我决定的。你可以连续一周每天做记录,然后把这些事件按照自我意识强、中、差三个等级,每周一总结。对于自我意识比较强的事件,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要坚持自己做。比如你有一天如你所愿穿了鲜艳的衣服去上班,那么你以后就要坚持穿鲜艳的衣服去上班,不要因为别人的流言蜚语而放弃,直到你不再喜欢穿这样的衣服。这些事虽小,却是你改正坏习惯的突破口。
对于自我意识中等的事件,你要提出改进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动中逐步实施。比如你制定工作计划的时候,听了朋友的意见,但是你并不欣赏,所以你要告诉朋友你不欣赏的原因。这样,你自己的意见就混入了工作计划中。随着自己意见的增多,可以逐渐从听别人的意见转变为自己做决定。
对于自我意识较差的事件,可以通过采用精密的控制技术,逐步加强和提高自我意识。精密的控制方法是指在他人要求的行为下加入自创的色彩。比如你从爱人的暗示中知道她喜欢玫瑰,你给她买了一朵花,似乎有完成任务的嫌疑。但是这样的事情逐渐增多之后,你会觉得这样做也会给你带来快乐。如果你主动提出周末带爱人去植物园,或者带爱人去看插花表演,证明你的自主意识大大加强了。
依赖是不容易消除的。一旦养成习惯,你会发现自己很难决定一切,你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老路上。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主管,最好是找你最依赖的人。
重建自信的方法
如果只是简单地改掉依赖的习惯而没有找到根源,依赖行为也有可能复发。重建自信的方法是从根本上纠正。治疗依赖型人格障碍。
第一步,消除童年的不良印记。依赖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很低,这和小时候的不良在心里留下的自卑痕迹有关。你可以回忆一下小时候父母长辈朋友对你说的话,比如“你太笨了,什么都不会。”“看看你,你笨手笨脚的。我来帮你吧。”等等,你把这些话仔细整理出来,然后一条一条地重构,讲给你的朋友和亲人听,这样当你试图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们就不应该用这些话来指责你,而是热情地鼓励和帮助你。
第二步,重建勇气。可以选择做一点冒险的事情,一周做一件事,比如:一个人去附近的景点短途旅行;一个人去参加一个娱乐活动或者每周定一个“独立日”。无论发生什么,这一天都不会靠别人。通过做这些事情,你可以增加你的勇气,改变你凡事依赖别人的弱点。
案例
依赖型人格的自我调试
姜,26岁,在一家传媒公司做平面设计师。平时认真负责,工作表现突出,赢得了同事们的高度评价。但是最近他遇到了一件烦人的事,部门升职了,他很有机会升到部门主管。但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能力有余,太独立,太依赖,不能胜任这个职位。毕业两年,他觉得自己还不够成熟,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同事评价他是“没长大的大男孩”。他的父母从小对他照顾的很好,一切都为他安排的有条不紊,不用他操心。从读书到工作,父母的决定往往就是他的决定。“我习惯了他们为我安排一切。有时候出差,没有人帮我做所有的事情,我会觉得很不舒服。”他知道这样不好,但似乎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去改变。直到这次晋升失败,他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失败,更重要的是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和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姜这种依赖型人格的情况在现代社会越来越严重,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遇到这样的人。他们缺乏精神上的独立,依赖父母、配偶、长辈或强者,所以他们很难做出决定和选择,需要他人的示范、认同和引导。如果你失去了这种依赖,你就很容易感到沮丧或焦虑。缺乏自尊和自信,往往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从众心理强烈,甚至容易盲目模仿或接受暗示。在工作中,你可以很好地完成别人交给你的任务,但你必须得到明确的指示。一旦允许他们做出自己的选择,他们就会变得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或者粗心大意。我没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判断力来决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方向。
江的这种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缺乏一个稳定的、等级化的价值体系。而稳定的价值体系是一个成熟的人的必要条件。它是在人的一生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影响着人的行动目标,指引着人的方向。所谓稳定的价值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我们自身的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所以,最终解决“依赖”问题,还是离不开“价值观”的引导。
在我们这个时代,经常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学到不同的价值观。如何建立符合时代和自身发展的价值观,是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变得成熟、睿智、有目的的首要问题。个人观点如下:1。端正态度,认清自己在工作生活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中的位置。2、目标明确,对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需求有清醒的认识,量力而行,既不盲目悲观,也不盲目自信。3、建立自我激励机制,不盲从,不偏颇,不轻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4,事情决定了,犹豫不决是不可能做好的,只是怕承担风险和责任。想要在心理和生活上完全独立,一定要有决心,敢于承担责任,这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独生子女占中国青少年的绝大多数。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长大后被长辈父母过分关心甚至溺爱。不能让他们适应复杂的社会,成为温室里娇嫩的花朵。他们社会生存经验不足,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非常幼稚。在监狱里,不能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处理问题,导致自己的改造之路,不知道怎么走。比如XXX,22岁,因抢劫罪被判10年,服刑前期表现良好。他两次获得行政记功,分监区准备为他申报减刑。分监区的警察找他谈话时,他说他想逃跑,导致他被送去单独训练。在心理咨询中,我了解到,这个犯人从小在无微不至的照顾下长大,过着伸手要衣要食的生活,直到十四五岁才开始管自己的事。这时,他的父母因为工作需要,把他带到了一个没有同龄人的环境中。可以说,在他最需要形成独立意识的年纪,却无法得到与同龄人正常的交流和学习。在他的心理发展中,青年时期有空的白色自我意识,没有形成成熟的自我意识,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自我认同没有建立起来。处理问题的心理不稳定,尤其是在觉得自己应付不了挫折的时候,下意识地退回到十四五岁的状态,用幼稚的原始本能保护自己,也会导致与常人相悖的奇怪言行。这一次,我说我想逃避,是因为没能如期在家里收到父母的来信,以为父母把他一个人丢下了;其间和其他罪犯发生了一些小摩擦,觉得自己很委屈却没有人能理解和帮助自己。恰好这个时候警察在找他们谈话,他们就下意识地把警察当成了自己的父母,毫无原则地发泄怨气。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监狱服刑,只是在和管理警察谈话,只觉得是在对父母的忽视进行不理智的报复。有一次我说了,当我的思想意识恢复正常的时候,我意识到我用一种莫名其妙的方式给自己造成了一场严重的莫名其妙的灾难!但这一切,谁能相信一个成年罪犯是用不成熟的心智在演戏?只是一个成年人的幼稚表现?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学分析)
文|廖展熙
(原创不易,抄袭、洗稿、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序
在生活中,有些人对诺诺总是被动的,痛苦的,胆小的,优柔寡断的,阴郁的。他们不能独立完成任何事情,习惯性地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这种朋友在被拒绝的时候会很恐慌,总有一种被抛弃的不安全感。当他们被欺负的时候,他们太逆来顺受,内心感到无能和无助。
为什么会有以上表现?
大概是源于“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倾向。
什么是「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表现为过度依赖,表现为缺乏独立性,感到无助、无能、缺乏精力,害怕被抛弃。把自己的需求附加在别人身上,过分顺从别人的意志。要求和容忍别人安排自己的生活,当亲密关系结束时,他们会体验到破坏和无助,有把责任推给别人去处理逆境的倾向。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主要有以下七种:
(1)非常自卑,坚信自己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2)没有主见,人处于恐慌之中,过于依赖他人的决定,服从他人的意愿;
3主动放弃自己的三观和喜好,没有依附甚至底线,服从他人;
(4)不敢向所依靠的人提出哪怕是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处处妥协;
(5)严重的不安全感,总是担心被人讨厌和抛弃,自觉很容易感到内心或精神受到伤害;
⑥因为无法承受做了一个不好的决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会主动放弃做决定的权利,让给别人。即使结果不好,他们也不会苛责,因为潜意识认为自己去做很可能会更差。
⑦不能接受亲密关系的结束,会出现过度绝望;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成因是什么?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主要源于父母的方式不当。
这无可厚非,但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过分保护和溺爱孩子,害怕孩子受到任何挫折和伤害,又急于帮孩子完成一切。
那么,就相当于变相剥夺了孩子成长、自立、自强的机会,会让孩子始终对父母有一种依恋感。孩子一旦出生进入社会,就会变得脆弱,在生活和精神上无法自理。
如何更准确的区分「依赖型人格障碍」?
可以做以下试题:
以过度依赖为特征,且至少有以下三种或三种以上经历:
(1)要求或同意让人们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做决定;
(2)把自己的需求附加在所依赖的人身上,过于顺从他人的意愿;
(3)不愿意向所依赖的人提出哪怕是合理的要求;
4一个人的时候觉得不舒服或者无聊,是因为太害怕照顾自己;
6陷入被亲近的人抛弃的恐惧,害怕没人照顾自己;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危害是什么?
严重缺乏安全感容易让人患得患失,甚至产生怀疑,容易伴随失眠、多梦、情绪不安等身体问题;
没有主见,过分依赖他人,相当于变相放弃了自己人生的主导权,让自己只能被动接受,成为他人的附属品,从而让人生失去了探索和奋斗的意义,让人生变得更加无趣和无望;
最后,不独立意味着你不能独自面对和解决问题,这会让人下意识地放弃承担必要的责任和义务,变得软弱和没有责任感,不仅会对自己的学业和事业产生不好的影响,还会阻碍他们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毕竟没有人愿意和无心无力的人承担所有的压力和烦恼。
如何缓解「依赖型人格障碍」?
通常,在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建议使用以下方法:
对于父母来说,不要过多的参与孩子的生活,不要急于帮孩子做决定,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和做决定,然后在一旁进行纠正。
记住不要逾越你的职责。要知道没有父母,孩子终究还是要靠自己。
如果你小时候因为父母的过分溺爱而产生了明显的“依赖型人格”,首先要有“精神超脱感”,即停止过分依赖,学会独立思考、面对和解决问题;
即使你觉得自己处理不好问题,也不要轻易放弃主动权。可以寻求建议,但是一定要自己做。
不要害怕失败和挫折,要明白人的能力都是锻炼出来的。摔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直接放弃走路,永远依附于别人。
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要刻意回避成长,逆风成长,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别的来给自己创造安全感;
6、拒绝过于脆弱和blx,不要太在意别人的一言一行,立志过好自己的生活;
就算真的受伤了,也不要沉迷其中。学会转移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对自己身心成长有益的事情上。
标签
拥有绝对健康的心理是理想。现实中,大多数人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所以,如果你自觉有以上问题,也不必过于焦虑。可以先尝试主动自调试。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简要介绍“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成因、特点、危害及轻症的疏导方法。对于症状严重者,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