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瓷器花瓶器型种类的问题,以下是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陶瓷花瓶有哪些形状?如《美人瓶》,还有什么最好有图片的直观介绍。
玉壶春瓶
这是我的瓶子,前阵子在镇瓷坊开始的。老师亲手做的。
玉壶春瓶是一种小口大腹细长形的容器,最初是用来装饮料之类的。从宋代开始,瓷花瓶越来越成为陈设品,大多做工精细,使用昂贵。
大蒜瓶
这也是我自己的瓶子,是珍慈坊老师手绘的。这瓶也是我的最爱。
明清景德镇窑常见的瓶型之一,因汉代青铜蒜头壶而得名,长颈、圆腹、圆足、蒜头状瓶口。它的形状像大蒜,颈部略长,也可以称为虎爪瓶。注:图为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青花鱼藻纹蒜头瓶”。
玉壶赏瓶,其形制由唐代寺庙中的纯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造型是撇嘴,细脖子,圆腹,圆脚。玉壶春瓶的造型是北宋时期定型的,是当时盛酒的实用器具。后来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展示瓷,是中国瓷器的典型造型。
柳叶瓶形似柳叶,颈短,肩阔,肩下足细,足内凹,形体细长,故又有“美肩”之称。清康熙景德镇窑造,康熙豇豆红釉柳瓶,是极其珍贵的产品。
梅瓶
是一种口小、颈短、肩富
、底薄、圆满的瓶子,因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身细长,宋代称“京瓶”,用作盛酒容器,造型美观帅气。明朝以后叫梅瓶。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流行于宋辽时期,并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宋元时期瓷窑到处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美。
花口瓶颈细而微卷,腹圆足。因瓶口似张开的花瓣,宋代以景德镇、磁州窑、耀州窑命名,明清时亦有仿制。
天体瓶
我以前有一个,我把它送人了。也是珍慈坊老师手绘的。我当时很喜欢,但是长辈们要的东西都得放弃。
一种深受西亚影响的瓷器造型,在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中创制烧制,青花较为常见。以海水龙纹为最贵。永乐朝开始成为观赏瓶,宣德时期更为流行。瓶形为小口、直颈、富肩、假圈足、微凹砂底。因为球肚巨大,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胆瓶口直、颈长、肩切、腹满、形似胆,故名。宋代哥窑、钧窑以此烧制,清代景德镇窑多见,多为单色釉。葫芦,故名。龙泉窑创制于南宋,元明时期景德镇窑普遍,有四边、六边、八边、上圆下部、平腹。品种有青花、五彩、白釉、黄釉等。有的书有“大吉”二字。
宝月瓶也叫“抱月瓶”。小口,直颈,耳在颈侧,因瓶肚形似满月而得名。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之一,清代雍正、乾隆仿制,多为青花。
象耳瓶因其口阔颈短而得名,瓶身似瓶,颈为象头。多见于清初顺治、康熙朝,品种有青花、粉彩。
敲钟致敬康熙年间流行的风格。其特点是口小,颈细,肩富,腹呈弧形或圆柱形,足圆浅,底平,因有柄钟而得名,多为青花釉下红制品。由于这种装置的稀有性,它的存在很少,而且一直价格不菲,备受关注。
说说中国瓷瓶的种类。你知道多少?
瓷瓶是一个很大的门类,各式各样的瓶子,造型繁多,令人惊叹。今天王掌柜选择了部分常见造型的瓶子简单说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扁腹绶带葫芦瓶,又称“抱月瓶”或“宝月瓶”。是受西亚 影响出现的一种器形,造型颇似扁葫芦,瓶体扁圆,葫芦形器口,足底很小,自颈部到肩部有如意形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2、天球瓶:是受西亚 影响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多见青花,以海水龙纹为贵。瓶形为小口、直颈、丰肩、假圈足、砂底微凹、圆球腹硕大,像是从天降下来似的,故名。3、四方倭角瓶,明宣德年间景德镇窑烧制的一种瓶式,仅有青花器。器呈唇式微侈口,直颈两侧贴塑兽耳,八棱锤形方腹,深圈足外撇,内台阶式底。4、壁瓶:就是一种挂在墙上的装饰瓶,又称挂瓶或轿瓶。壁瓶的起源,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器形有葫芦式;瓜棱瓶式;莲花口式等。最常见的器形如花瓶的一半,即从纵面剖开的半个花瓶。5、赏瓶:为雍正一朝最新出现的一种造型,作赏赐之用。其器型来源于玉壶春瓶,传世品形制基本相同,撇口,细长颈,肩部装饰凸弦纹,圆腹,圈足。赏瓶一般采用这样固定模式的纹饰,颈部装饰青花蕉叶纹,腹部装饰缠枝莲纹。6、净瓶(梵名 kalasa):指以陶或金属等制造,用以容水的器具。为比丘十八物之一,盛水供饮用或洗濯,又称水瓶或澡瓶。《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以其为千手观音四十手持物之一。7、藏草瓶,小口、直颈、颈中间凸出、鼓腹、腹下承以喇叭形足,造型奇特。藏草瓶又称甘露瓶,清朝廷为西藏僧侣烧制的用于插草供佛的特别器皿,故称藏草瓶。8、花觚,它是仿青铜器造型的一种陈设用瓷。主要流行于元、明、清时期。早期的花觚除了陈设用之外,民间多用于插花,布置厅堂。花觚的造型隽秀,端庄大方,线条变化十分丰富。9、方口觚,觚式之一,流行于明万历、天启时期,因口、腹、足均作方形而得名。10、活环瓶,因瓶的双耳上套有可活动的环而得名。装饰活环是明嘉靖以来流行的一种造型。11、胆式瓶,宋代创烧的一种造型优美的瓶子。直口,长颈,削肩,腹下部丰满,器形似胆,故名。12、橄榄瓶,撇口,短颈、鼓腹、口足内敛、平底或圈足、瓶体形似橄榄,得名。13、荸荠瓶,清代流行的一种瓶式,有撇口与直口之分,直颈较粗,扁圆鼓腹,圈足、状如荸荠而名。清代康熙年首创,雍正官窑多有烧造,且形制规范。14、锥把瓶,锥把瓶形若锥把的一种瓶式。造型为小口,长颈上细下粗,溜肩,鼓腹,浅圈足。清康熙朝始创,流行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5、油锤瓶,小口,细长颈,圆腹,圈足,形似榨油作坊用的油锤,故名。16、棒槌瓶,形似以前洗衣服的木棒槌。分为硬棒槌瓶,方棒槌瓶和软棒槌瓶。17、方棒槌瓶,撇口,短颈,平肩微折,身成四筒形,长方腹上部略宽,下部稍窄,器底有方形宽足,凹底施釉。现代多叫方瓶。有青花器和三彩器。 18、软棒槌瓶,是与硬棒槌瓶相对而言,特指雍正初期烧制的一种器形,造型不及硬棒槌瓶挺拔,口外侈,束颈,溜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足圆滑。 19、纸槌瓶的原型可能脱胎于九至十世纪伊朗及埃及伊斯兰的玻璃器,因瓶的器型长头,斜方肩如一把槌,故称其为“槌瓶”。当时的玻璃制品是伊斯兰诸国进贡宋朝皇室的重要特产,并为皇室所独享。20、观音瓶,又称“观音尊”,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流行瓶式之一。器呈侈口,颈部较短,丰肩,肩下弧线内收,至胫部以下外撇,浅圈足,瓶体纤长,线条流畅。21、蟠龙瓶,初为明器。因瓶的颈、肩处堆塑一条蟠龙,故名。22、多管瓶,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直口,上有花形钮盖,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23、柳叶瓶,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名。24、转心瓶,在一个镂孔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绘各种纹样,拨动上瓶瓶口,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故称转心瓶。清代乾隆景德镇窑创制,多为官窑器。25、莱菔瓶,莱菔即萝卜,故又名“萝卜尊”。清康熙朝独特尊式之一,器呈侈口、细长颈下饰双弦纹、丰肩、长腹下敛、假圈足,足脊窄细若萝卜。26、葫芦瓶南宋后期龙泉窑创制的瓶式,瓶体似葫芦,故名。小口,短颈,瓶体由两截粘合而成。名与"福禄"谐音,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宋元时期,龙泉窑、景德镇窑均有生产。27、梅瓶是汉族传统名瓷,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