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中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资料的问题,以下是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材和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参考资料等西塞山区2002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2007年05月20日 星期日 13:07
西塞山区2002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一第一卷。选择题(25)
1。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目标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D、选择教学方法
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很多人早晚学习记忆,效果比白天好。这是因为早晚抑制的干扰是()
A、双抑制B、单抑制
C、前摄抑制D、后摄抑制
4、“君子耻于言”翻译过来就是“君子取其言”。这句话出自()
A、《大学》B、《中庸》C《论语》D《孟子》
5。教师应具备()
A、针对性B、逻辑性C、知识性D、创造性
6。三角函数的值是()
A,分数B,无理数C,比值D,正数
7。苏轼评价王维。这个思维过程属于()
A、联想B、幻想C、理想D、想象
8。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在学生不注意学习时突然强调或提高声调。老师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孔子这句名言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有()
A、陶冶法B、说服法
C、榜样法D、实践锻炼法
10。“明天会跟着明天,还会有多少个明天?明天我会活下去,一切都会好的。”老师经常用这首诗来鼓励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
A、意识B、果断C、坚持D、自制力
11。以下成语无错别字:()
A、因地制宜,扬名立万,怨天尤人
B、毒人致富无情,使孟加拉安然无恙。它能促进课堂学习吗?。“最合理的联系是()
A .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
C .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d .这是一个没有人能清楚理解的问题。
13。古人苏秦受辱被刺于梁,最终完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怨不窘。“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A,B,这两个对立但不可调和的两极,
C,是社会性的,是可以有意识地调控的
D,是可以找到平衡点的
14。对话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或其他思维内容或。这类问题的设计体现了()
A、平等民主B、多元互动
C、自主探究D、开放创新
15。一位老师在上诗歌鉴赏课时,学生们要求逐字逐句的解释,于是老师让学生们一一解释,并加入讨论。但是,也有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刺激学生讨论,题主代表说:“不同版本会有不一致的解释,允许有差异。“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互动教学模式(
)
A、单向B、双向C、多向D、会员制
16。记忆词义的行为是()
A、小明通过阅读《习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小明按照历史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 .小明通过大声朗读记住并掌握了英语单词
17。某老师讲授“价格从6元变为2元”的数字,学生正确表述()
A .一条围巾原来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降价了两倍
C .原来的围巾卖6元时,降价了三分之二
D .原来的围巾卖6元时,降价了两倍
18 .在古代汉语中,“三”字常用来形容“多”或“少”。表示“少”的意思的成语有()
A、三心二意、三心二意、三心二意、三心二意、三心二意、三心二意、三心二意
19。以下是上海市实验小学的评语:你沉默寡言,总是很努力,捡纸片,发笔记本——班长的工作什么的。每当我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说话,老师真的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让老师为你操心;每次看到你难过,老师们真的不忍心。众所周知,你是一个坚强的孩子。这个评论主要体现了(
)
A、结果评价B、过程评价C、定量评价D、定性评价
20。北京时嘉胡同小学启动了“小博士”项目,利用两周到三四个月的课余时间,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独自完成一部童话作品。这个活动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B、启发式原则
C、直觉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1。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果,然后通过辩论摆脱混乱的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误,从而快速进步。这个现象说明()
A、学习的实践性B、学习的渗透性
C、思维的独立性D、思维的开放性
2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提出的。最全面的背景描述是()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中国入世面临的挑战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2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一组平行边,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依次连接矩形四条边的中点得到的四边形仍是矩形
C、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D、以对角线为对称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4、“楚赛”是秦时明月且闭但是让龙城飞起来不叫胡马渡阴山。鉴赏错误的是()
A .第一句应该理解为“秦之明月,汉之关隘。"
B、第二句写的是秦汉以来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夫招悲剧
C、三四句表达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心声
D、全诗的意境悲壮而崇高
25。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这种方法可以体现为()
A、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治病救人;b、说话的人无罪,听到的人要被警告
C、有话就要纠正;如果什么都没有,就应该鼓励;什么都不说,就会引出一条新的路径
II,填空。终身学习也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人生成长的支柱。
2。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3。用●表示实心圆,用○表示空中心圆。现有的一些实心圈和空中心圈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如下:○●○●○●○●○●○●○●○●○●○●○●●967
4。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5。如果两个圆只有三条公切线,那么两个圆的位置关系为。
6。战国时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这叫君子。”这意味着
。
7。继承,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例如,杜甫《春雨欲来风满楼》中的一句诗,现在被认为是一种思想工作方法。
8。根据现代理论,和谐是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
9。如果a+b+c=0,则a2+b2 +c2+2ab+2ac+2bc的值为。
10。当代西方学习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三种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
第二卷。简答题
1。理解诗歌的主题。柳宗元笔下的江雪,百山无鸟,千路无脚印。河上的一只小船,一个渔夫穿着他的网虫蛾;独自垂钓,不怕冰雪袭击。(3)
2.以下“征文通知”不妥,请修改。(3)
征文
为了让校刊校园生活更美好,编辑部决定举办全校征文活动。征文内容包括校园趣事、课堂新风、师生间、学习心得、诗词散文等。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
来稿应字迹清晰,简洁生动,字迹工整,不超过1000字。请说出你的真实姓名和班级。请在本月底前将手稿交给我们的通讯员。
3.根据材料,从不同角度摘录不同意见(至少两个)(2)
古时候,一个人上街卖马,几天没人管。回家后,男人深思熟虑,终于想到了一个巧妙的计划。他让著名的相马世家伯乐在再次卖马时绕着马走了三圈,临走时还一副流连忘返的样子。伯乐照做了。结果一个上午之内,马的价格涨了十倍。
4。5月27日,扬子晚报刊登了一条题为“全国书展暨展览在南京”的消息。请根据消息的正文写消息的介绍。(2)
本报
。在江苏出版社组织主办的全国出版社图书展上,有35家出版社参展,展出图书6000种,汇集了全国图书的精华,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全国出版社形成的多种图书新品种、多种重点图书的优势。
5。根据意思写一个例子。(2)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但是一寸金买不到一寸光阴。”有抱负有成就的人,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鲁迅先生上班时间都在喝咖啡,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写日记。
6.将下列短句改写成长句(2)
北京工商管理学院,隶属于北京金土集团,是一所立志在三到五年内拥有10万学生的民办大学,旨在将先进的现代工商管理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7.指出(2)句中“风景”一词的含义
①老人晚年过得很好
②我还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第四,阅读理解
①作为半个江南人,第一次看到荷花,却是在植物园的小荷塘边。时值十月中旬,夏末秋初,烟雨浸湿了那一池香红,却没有熄灭摇曳的烛火。奢华中的景象令人心酸。那天我去破庙里拜访画家刘,可是画家不在,我迷在画里,至今没有回来。
(2)我没有找到画家,却找到了一幅画,这应该是一个意外的发现。从此,我的诗里出现了一个绰越的形象。在此之前,我当然在很久以前见过莲,但那只是睫状瓣被打开了,而不是新的瓣,而莲,当然也从来没有向我打开过她的灵魂。在此之前,我是水仙,心中有一株水仙,水中有一株水仙的倒影。当年十月,水仙枯死,心空廓久,化为几重沙草,万水落。那一天,苍茫告退,嘉祥孕育。水中的倒影美丽而凉爽。
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发现了一个新的图像,相当于伽利略尚未命名的天文望远镜中的一道闪光。诗人一生只追求几个中心思想。塞尚的苹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热的,我的荷花是冷热的,在水中央。莲花在清凉的玻璃里捧着炽热的红色火焰,离它不远,离它不远,不离开它,它在一个梦的中心。荷花有许多绰号,也有许多美丽的悲伤联想。对我来说,连的外号应该是水仙,没有一种水生花卉比她更飘逸、更有灵气。一朵花就是一个世界,没有比荷花更自成一体的花了。对我来说,莲花是美、爱和上帝的综合象征。荷花的美是不可否认的。美国画家弗雷泽曾对我说:“我来台湾之前,只听说过荷花;现在我真的看到了,比我想象的还要美。”玫瑰的美丽是不可否认的,但它燃烧着西方的明亮和清澈,似乎在说:“看着我!”芙蓉郝然低声说,“请不要盯着我看。”时光与爱情,“涉江摘芙蓉,兰泽多芳草;是谁渴望离开?《远方的思考》,这方面的联想太多了。因为它的水上性质,她与武侠和洛水联系在一起,与华清池的“芙蓉为面”,与来自水乡并最终隐藏在水中的习字联系在一起。绿钱千万,香浮浪上。闻起来什么都没有,突然就有了,令人着迷。是东方女孩的含蓄。至于宗教,莲花是怜惜的。莲京,莲台,莲邦,莲宗,什么不是莲花?艺术,宗教,爱情,到了极致,真的是一种境界,现在都在莲花准备了。
1。根据拼音写单词,并添加一些单词(4)
绰越飘逸冷娟郝然
在第2段和第1段中,“我第一次看见莲花”,在第2段中,“我当然以前见过莲花”怎么理解呢?(2)
3。在第一段中,“严昊”和“其情”是一组词中的反义词。两者并用是否合理?(2)
第四、二段开头说“没有找到画家,但找到了画”。这里的“画”是指(2)
5。从课文中找出同义词(2)
——
6段和3段。至于宗教,莲花是怜悯,怜悯的意思是
。(2)
第7、③段有两个“为我”,三个“关联”。这种写法有什么优点?(2)
重复使用“为了我”:
重复使用“联想”:
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是正确的:()(2)
A .文章第一句用了“阙”字,作为一对江南的荷花。
B,“我在画里迷了路,还没走出来。”这句话让人认识到,观察事物只要一心一意,仔细琢磨,了解规律,就会流连忘返。
C、文章借助对比,突出荷花的《郝然呢喃》与玫瑰“燃烧西方的明净”,宛如东方少女的意蕴,褒贬适中,表达恰当。
D .作者认为莲的小名应该是水仙,因为她和水仙一样,是水中仙子,充满灵气,在水中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9。“象”是境界,作者发现的莲花象是。(1)10。不同的作家会对同一个描写对象赋予不同的含义。在余光中的笔下,莲花是
;在周敦颐的《情莲》中,莲是
的象征。(2)11。修辞上,“千绿钱,飘香浪上”分别使用;从全文来看,文章采用了表现手法。(3)
五、写作(25)
请以“终身学习”为题,结合老师的职业谈谈自己的理解。题目自制,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数学试卷
(时间:120分钟)
一、填写空。(33马克)1。根据儿童发育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年级,第二阶段(~)年级,第三阶段(~
)年级。在每个学习周期中,标准安排了四个学习领域()、()、()和()。
2。数学中两位数相乘时,学生掌握书写方法有两个关键:一是(),二是(
)。
3。方程有两个本质属性:第一,方程是();第二个是等式(
)。
4。想一想,画一张图。
从上面看是(),从后面看是(),从左边看是()。
5,2/3表示()或()。
6,3.8,4.5,9.7,4.7,4.5,4.6左边这组数据的平均值是(),中位数是()。
7。在一个立方体的六个面上标出数字,这样“3”朝上的概率是1/3,这个立方体的六个面上的数字就可以分别是()。
8。A和B都不为零。如果A/B是12-15,A和B之和是275,则B是()。
9。测量得到的“0.4m”和“0.40m”的精度为(),而“0.4m”的精度为()。
10。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
11。写数字时,将计数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它们所占的位置称为();自然数(最左边的数字不是0)所占的位数叫做()。
12。有很多方法可以得到大概的数字。比如有14吨煤,你需要用4吨载重的汽车运多少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方法()。再比如有29米和3米的布做一套衣服,29米的布能做多少套衣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方法()。
13。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属于()学习领域的内容;“求简单数据的平均值”属于(1)学习领域的内容;“正比例与反比例”属于()学习领域的内容;“尺度”属于()学习领域的内容。
14。“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排列顺序是先()后(),更符合学科逻辑顺序。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一共10分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在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中,不再给出“第一科”和“第二科”的名称。()
3。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评价学生时,评价结果需要以定时和量化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量化评价为主。
5,2+22+222+ - 22结果的后两位数是66。
十三2
6、梁肖身高150CM,小李身高1米,梁肖和小李的比例是150: 1。
7。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要求学生利用方程的性质解简单方程。
8。电梯的上下运动是一种平移现象。
9。“这次教材教法考试可能有人得满分”,这是确定的事件。
10。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选择题。(括号内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6分)
1。有以下长度的三组线段,第一组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①3cm、2cm和1cm24cm、5cm和10cm ③6cm、7cm和8cm。
2。“——数字可以用各种方式表示;-可以用数字和新问题来表示——“
主要表现为()。
①数感②符号感③应用导向
3。第一、第二节课学生不需要下面的等式()。
① X-2.8 = 6和x/6=21 ②18/x=9和9.8-X = 73xx1.5 = 12和87+x=105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Decimal是小数的特殊形式
②0.5和2
③a/b=a/b
5。下列()不是描述数学活动水平的程序性目标动词。
①灵活运用②体验(感受)③探索④体验(体验)
6。课程标准指出,第一期末,学生要做到“20以内的表的加减乘除”和各点()。
① 20-30 ② 10- (6分)
学校买了50张电影票,学生4元一张,成人6元一张。总票价是270元。你为每张买了多少张票?
5.简答题。(20分)
1。请写下“20以内进位加减法9+12”的教学目标。
②请写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目标。(从两个小问题中选择一个)
2.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3.试根据商的不变性质解释分数的基本性质。
4.请总结并写出除数为两位数的笔式除法的计算规则。
六、论述题。(10分)
如何理解算法的多样性?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体现处理算法多样化与实现“双基”的关系?
七、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请写出以下教学片段。(两题任选一题,15分)
1。“三角形内角之和”。(PEP四次)
2。写“64/2”。(青岛版3) 小学教材教法《数学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复习资料
理论部分:
1、总体目标是什么?通过义务 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数学》的基本理念?
1.义务 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 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 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 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3、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其中数感、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5、写出自己所教年级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学段目标?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填空题(课程标准部分)
1、义务 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 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饿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4.根据《基础 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 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 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5.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6.“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7.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8.在第二学段的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9.要初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 (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材部分:(教学建议)
第三单元 乘法
1.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积范围,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
尝试估计乘积范围
讨论多种不同的算法
结合已有知识重点讨论竖式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如何估计大数量物体,培养估算意识
估计数据有多种方法,关键是能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方法
把整体分成均匀的几部分,再由部分估计整体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估计”教学难有“确定”的答案和“唯一的方法,要多给学生留一点“时空”
3.结合具体活动,了解计算器的使用,能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遍性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使用中了解和掌握计算器功能键(特别是M+和MR)的用及使用方法
为学生提供尝试估计方法的空间,在交流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4.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的运算定律
发现问题
举例验证
归纳规律
实际应用
通过练习掌握利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乘加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算意识
控制简便计算的难度,以书上练习为主,淡化不必要的技巧训练
运算律的价值,属于通性通法,首要作用不在于简算本身,目的是通过应用进一步体会运算律,强调的是简算意识,而不是简算的技巧
第五单元 除法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归纳除法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借助已有分物经验,让学生独立探索解问题的方法
在竖式计算中,讨 论商的位置
如果学生难以理解竖式,用左图人民币进行直观解释
2.结合实际情境,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建议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都关系经历探索多位数除法的过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算式
尝试估计算式得数
先让学生独立探索,再交流讨论如何试商
4.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调商”的过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组织学生充分交流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尝试多种方法估计商的得数
理解“调商”的道理,掌握调商的方法
5.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受万、亿等大数意义,会结合生活中的数据,描述并感知大数
引导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做参照物“刻画”较大的数
用计算器验证学生的描述,纠正偏差
6.在观察和比较中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通过观察比较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关系,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第八单元 统计
1.通过利用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交流实验观察中记录的数据
在统计表中整理数据
在自主探索制图过程中体会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独立尝试如何确定1格表示多少
2.结合数据处理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绘制折线统计图,并会根据图表的信息,预测数量的变化情况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尝试完成 折线统计图
根据图中信息进行预测
教材部分
乘法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三位数乘法,能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在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估算,本单元的重点是归纳一些估算的方法。当然,教材的安排不仅是让学生能发现乘法的运算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结论。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
如“卫星运行时间”的活动,在出示情境图后,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卫星运行的情况,列出算式,接着让学生估一估大约的时间。教材中安排的两种估计方法仅是一种参考,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可能还有更多的方法,只要他们说得有道理都应肯定。随后,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有了第一学段的基础,一般说来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一做,然后再进行讨论,从而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教材安排了计算商店的赢利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分步出示问题,以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补充一些类似的练习,以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在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归纳估算的方法
估算活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历了多次,但如何把估算的方法适当地进行归纳,则成为本单元“估算”内容教学的一个重点。在“体育场”(教材第35页)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后,讨论“如何进行估计”“你的根据是什么”等问题,引导他们对所用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在“练一练”的第1题中(教材第36页),请学生估计一张报纸其中一版的字数,对于这一内容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然后再进行小结(估计的方法可以是:折叠后估计、先选择一版某一段的字数进行估计等)。第2题的数据基本都在200附近,所以,以200为标准,立即就能知道10天的营业额。第3题可以采用先估计部分,再估计全部的方法。可以先把整个图形分成几个部分(或分几个正方形),然后估计其中的一部分,再估计全部。
3. 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运算律
从本单元起学生将学习计算器,当然,学习计算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地计算,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数学规律(为使学生打好基本的运算基础,除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和需要探索的问题使用计算器外,一般的计算仍需要学生笔算)。学生在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后,教材安排了三个“探索与发现”的内容。“探索与发现(一)”主要是探索某些算式中所蕴涵的规律。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发现数学的奇妙。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探索。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逐步展示题目,解决一个问题后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探索的方法。“探索与发现(二)、(三)”是探索乘法的结合律、交换律与分配律。教材中呈现的步骤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规律。对此,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试一试,然后再交流各自的探索方法以及探索的步骤。
对于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内容,教材中仅安排一些可以直接简便运算的题目,目的是淡化不必要的技巧训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不需要加深相关的内容,避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乘法单元: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3.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通过对乘法运算律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除法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不变的运算规律,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此外,还有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大数等内容。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特点是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提供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平台。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计算的方法
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其宗旨是承认学生思维策略的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它是提高学生探索能力,促使学生不同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有效途径。在本单元的各个活动中,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归纳计算的方法。如“买文具”的活动(教材第58页),对于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教材呈现了三种计算的方法,有逐步相减的、有用乘法思考的、也有用竖式计算的。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地进行探索,与同学进行交流后再归纳计算的方法。又如“参观苗圃”的活动(教材第 64 页),如何试商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计算的关键,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为学生提供现成的计算方法,可以在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各种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本单元安排的“探索与发现(四)”(教材第 74 页)是第三单元三个“探索与发现”的继续,探索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主要是通过对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从中发现商不变的规律。教材中用对话的形式来反映探索的过程,教学时,可以运用这些思路来指导学生。对于商不变规律的应用问题,主要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所以相关的简便计算不要求加大难度。
2. 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的安排都与计算同步。在解决问题时,首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呈现的信息,会选择相关的信息。因为在题目中有些信息是多余的,有些信息是隐蔽的,只有把这些信息合理分析,才能正确地解决相关的问题。其次是合理地利用题目中的条件,并能根据条件之间的关系作出简单的推理。如教材第77页第3题的“设计购买方案”是条件比较多的问题,而且具有开放性。因此,如何根据题目的要求,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则显得十分必要。当然,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逐步出示一些条件,以减轻他们学习的压力。
3. 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在本单元中,基本上在每个运算前都安排了估一估的要求,目的是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论是学习新的知识,还是练习巩固,都应该让学生先估一估,然后再算一算。对于学生的估算,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依据。当然,每个学生的估算方法不一定是一致的,只要合理都应肯定。
除法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大数的估计,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统计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本单元教材编写的特点是将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材的编排中,安排了两个活动:栽蒜苗(一)、栽蒜苗(二)。学生将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而本单元学习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在理解和掌握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为,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而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其每1格代表的意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学生需在处理实验数据中逐步加以理解。
栽蒜苗(二)中的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的预测中引入的,这也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先请学生猜一猜这些蒜苗的长势,然后再共同讨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本单元学习的统计图仅是单式的,复式的统计图在后续的学习中将重点学习。因此,教学中不要加深学习的内容,增加学生的负担。
2、从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在统计图表方面除了要求学生能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外,在练习中还较多地提出了分析图表的要求。如类似“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与同学进行交流。”“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教材安排这些问题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认知水平,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数据统计的作用
在第二学段中,将结合学生学习统计的内容逐步渗透一些社会活动的题材,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进一步体会数据统计的作用。本单元中安排的“‘非典’疫情”等题材,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数据统计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这对培养统计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当学生意识到数据统计能帮助他们描述问题、分析问题时,他们才有更大的兴趣去进一步地学习。
统计单元 :教学目标
1、 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
2、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数据画折线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研讨
大家在研究本节教材内容时,有教师认为第二、三幅图应该教师讲,因为“趋势”这词,学生不懂,折线统计图又是本节的新内容,所以应先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教材内容中的描点、连线,再看“趋势”,说明这是折线统计图。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直接由教师讲解,学生易懂,时间上省,但不足之处是学生主动参与少。本案例由学生已有的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引入,由教师提出问题,产生连线的需要,在学生改条形图和汇报讨论中由教师引导、讲解,学生通过比较相同之处发现连线表示蒜苗的生长趋势,再通过择优体会点所表示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图中点和线所代表的意义,再由课件演示从原条形统计图演变成折线统计图,从而自然生成折线统计图,为进一步读懂折线统计图打下基础。
——为什么要用计算器?或者说什么时候才用计算器?遇到大数目的计算才用计算器来帮助,并不是所有计算都需要用计算器。
——要真正用好计算器,首先要熟悉你的计算器,它是聪明型的还是傻瓜型的。像第三题,聪明型的计算器,可以直接输入;傻瓜型的计算器,最好要学会用“M+”和“MR”这两个键。
——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并可以用估算来帮助验算。
另外提醒学生计算器并不能保证计算一定正确,正确计算的前提是要正确地输入数字。
算法多样化需不需要择优?这位老师的处理你认为怎么样?
——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倾听和反思,以达到心甘情愿地接受别人比较快捷的计算方法。
——这位教师组织的学生交流比较充分,既肯定了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是可以的,又适时地引导学生用了凑十的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赋予新内容
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开始以2人一组比较好)
培养学生积极参加小组活动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培养学生乐于与人合作
从学生的身体上找数对学生认识数起到什么作用?
——刚入学的学生对数数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我们要充分利用。
——通过数身体上的数,我们也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便于有针对性第开展教学。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提倡算法多样化其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算法多样化是思考策略的多样化,群体的多样化。因此算法不是越多越好,通过交流对算法进行分析、归类、反思,在此基础上,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选择适当的方法。
加减法的应用在一年级上册都是用图画呈现的,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根据加减法含义正确列式解答。由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就可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一般来说,要从这幅图的整体观察,列出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