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唐代大明宫景观特点的问题,以下是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陕西Xi大明宫遗址的发掘来看,唐代宫殿造型的特点如下
从陕西Xi大明宫遗址的发掘中可以看出,唐代宫殿的造型特点是富丽堂皇,色彩丰富。
大明宫是唐代最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它是唐朝的象征。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毁于唐末,占地3.2平方公里。原宫墙周长7.6公里,四面11门,已探明的殿堂、露台、亭台等遗址40余处。
在现存的唐代建筑中所见,柱、额、梁、梁多为红白墙。大殿大多在红斗的侧边绘有白色凹形,称为“燕尾”,在红横梁上横绘若干白点,接近莲花纹。华清宫的望京门也是朱砂白漆。
拱门巨大,屋檐深远。
进入唐代后,木结构建筑进入了模块化生产时代。按照层次确定宽度和深度后,负责设计的工匠算出各部分尺寸,然后木匠开始进入程序化操作。
局部构件加工组装后,形成整体的斗拱铺砌和梁架。在有效的设计和良好的指挥条件下,虽然构件是由不同的木匠完成的,但仍然可以有效地组装并成功完成。在华清宫,你看到的建筑里,随处可见斗拱造型。
大明宫有什么特点?
大明宫是唐长安城最大的一处皇宫,在陕西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因位于太极宫东北,又名“东内”。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太宗李世民为供其父李渊避暑,于长安宫城东北角禁苑内修建永安宫,次年改名大明宫。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重加修建,改名蓬莱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又改名含元宫,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复名大明宫。自高宗以后,大明宫成为帝王居住与朝会的主要场所。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光启元年(公元885年)与干宁三年(公元896年)连遭兵火,遂成废墟。大明宫宫城平面为南北方向不规则长方形,南宽北窄。城墙周长7公里多,面积约3.2平方公里。城墙由夯土制成,底宽10.5米,墙基宽13.5米。墙角外宽2米多,东北角内外加宽2米多。城门内外和墙角都是砖砌的。有九个门,冯丹门在南面的中间,苻坚门在西面,王献门在东面。北面中间是玄武门,西面是萧晴门,东面是韩隐门。东面一个门,名叫左隐台门;西面有两个门,南面是右银泰门,北面是酒仙门。在冯丹的前面,有一条丁字街,朝南的冯丹街宽约176米。宫城内有三面平行的东西墙,将宫殿分为三个区域。按其功能可分为前朝和朝廷两部分。前朝包括前两区,南北中轴线上有汉元殿、郑玄殿、陈子殿。
汉元殿是丹凤门内的正殿,被称为“外朝”。它位于龙首院的南缘,比南面的平地高出15米。寺庙宽11间,深4间,宽5.3米。东、西、北三面都是夯墙。东南有香鸾阁,西南有奇峰阁,各有一条走廊与汉元殿相连。两个展馆前有一个汤潮馆。在寺庙前,有一条78米长的“卫龙路”,它是砖石结构的,有三个平行的台阶和斜坡。御道中间宽25.5米,两边宽4.5米。门的左右各有一面横跨宫城的隔墙。门前是一个大广场。
汉元寺经常举行各种仪式。根据历史记载,唐朝与300多个地区有外交往来。每次有外交会议,皇帝都坐在殿里,显示唐朝的威严。
郑玄殿在汉元殿以北约300米处,称为“中朝”,是皇帝听朝政,举行王朔书、宣制等仪式的地方。寺基东西长约70米,南北宽40余米。寺庙前方130米处,有三个平行的郑玄门。郑玄殿前东廊日华门(东)外,有省馆、宏观文史馆,西廊月华门(西)外,有中书省、御史台、殿内庭院、殿内中外庭院等宫殿建筑。
陈子厅位于郑玄厅以北约95米处,位于内院,被称为“内院”。它是皇帝召集大臣讨论问题的地方,有时还举行宫廷会议或仪式。寺基南北宽近50米。陈子殿东面有沐浴殿和温室殿,西面有颜应殿和大象殿,两者并列,是皇帝的日常活动场所。陈子厅北面有一条横街,是皇后们的寝宫。大雄宝殿在陈子殿的北面,也就是蓬莱殿,后面还有一个凉亭,北面与太爷池相邻。蓬莱和韩良周围有几个次殿,东西并列,形成各自的院落。南起陈子门,北至韩良厅,包括东、西两个小厅,由宫墙环绕,形成宫内的睡眠区。
故宫是皇帝和皇后生活和休息的地方。中心区有宇泰池,又名蓬莱池,位于龙首院北坡下部,分东、西两池,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董驰有太和殿、清思殿等。,是唐帝的游乐场所。有大角关、轩辕黄帝庙、三清殿等。赤壁北面,全是道观。由于唐代对道教的崇拜,紫禁城内修建了许多道教建筑。
在皇宫的西面,有林德厅,皇帝在这里举行宴会,观看舞蹈和接待外国使节。林德厅位于太爷池正西方的高地,距离恭城西墙90米。宫殿的基座由夯土制成,四周为砖墙,呈长方形,南北长130余米,东西宽约77米。它有两层,大厅和走廊建在上面的基座上。林德厅由前厅、中厅和后厅组成。中殿为正殿,东西宽九间(山墙各一间除外),南北深五间。厅内有两面隔墙,将厅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中间五间,两边各两间,地上铺0.2米厚的石板。前厅也是东西宽九间。两座山与中殿齐平,前后无墙。两端四间,七间深,三间深,地面也铺了石板。后厅与中厅一墙之隔,两座山与中厅对齐,三间房深。地面铺的是方砖,大厅四周是走廊。庙的后侧是东边的余一楼,西边是相邻的建筑,两层楼前有东阁和西阁。建筑和亭台均建在夯土平台上,亭台楼阁和回廊衬托三大殿,形成一组具有唐特色的大型建筑组合。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对称,主从分明,规模十分宏大。
大明宫所有大殿均以夯土桥台构筑,四周砌砖,四周有石栏杆。早期汉元殿东、北、西三面用夯土承重墙,林德殿三面各填夯土,呈现北朝、隋朝普遍使用的土木混合结构建筑遗迹。后来,大厅用全木框架建造,但房屋的墙壁仍由泥土制成,没有砖,表面被涂上红色或白色。寺庙的地面用砖或石头铺成,踏板或坡道用模压花纹砖铺成。建筑的木结构以土红色为主,上部斗拱涂以暖色,门为朱红色,窗台为绿色,屋顶为黑色碳化灰瓦,屋脊和檐口有时用绿色玻璃。
总结起来,大明宫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规模宏大,规划严谨。大明宫,不包括太液池以北的内花园面积,相当于明清故宫总面积的3倍多,林德殿的面积约为故宫太和殿的3倍。
二、建筑群强化突出主体建筑的空组合,强调纵向的衬托手法。整个宫殿南起丹凤门,北至太液池蓬莱山,是1600米左右的中轴线。整个宫殿的主要建筑排列在轴线上:汉元殿、郑玄殿和陈子殿,轴线的两侧一般是对称的。汉元殿利用凸起的高地(龙首院)作为大殿的基础,再加上两侧双亭的衬托和轴线上空之间的变化,营造出宫廷所需的威严氛围。
第三,木结构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数量的技术难题,定型了。比如林德厅,由前、中、后三个厅组成,面积约5000平方米。由宽11间、深17间的柱网排列而成。正殿汉元殿中间减去一根柱子,跨度为10米,表明早在唐初,宫殿的木框架结构就与故宫的太和殿有相同的梁跨度。
四、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