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疟疾临床表现的问题,以下是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疟疾的临床表现是
1.潜伏期
从人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37.8℃以上),称为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色期的第一个生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不同,菌株不同,人体免疫力不同,感染方式不同,都会造成潜伏期不同。
温带地区有所谓的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 ~ 14个月。输血感染的潜伏期为7 ~ 10天。胎儿疟疾潜伏期较短。对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已服用预防药物者,可延长潜伏期。
2.冷藏期
如果怕冷,首先会感到四肢末端发冷,然后会感到背部和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嘴唇和指甲发绀,脸色苍白,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然后全身颤抖,牙齿格格作响。有的人盖了好几床被子都止不住,持续了10分钟左右,甚至一个小时。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这一时期的患者往往会感到病情严重。
3.发热期
冷感消失后,脸色变红,紫绀消失,体温迅速升高。通常寒战越明显,体温越高,可达40℃以上。发高烧的病人疼痛难忍。有的焦躁不安,呻吟不止;有的谵妄、掐空,甚至抽搐或意识不清;有些人有严重的头痛和顽固的呕吐。病人面色发红,呼吸急促;结膜充血;
皮肤燥热;脉冲洪水和速度;尿液又短又黑。多说说心悸,口渴,想喝冷饮。持续2 ~ 6小时,个别病例持续10小时以上。几次发作后,嘴唇和鼻子常见疱疹。
4.出汗期
高烧后期,面部和手心微汗,然后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体温下降2 ~ 3小时,常达35.5℃。病人感觉很舒服,但很困,常常安详入睡。一觉醒来,精神轻松,食欲恢复,可以照常工作。现在进入中场休息期。
基础治疗:
1.发病和发热后卧床24小时。
2、注意供水,对食欲差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恢复期给予高蛋白饮食;上吐下泻不能进食者,应适当补水;贫血可以补铁。
3、瑟瑟发抖时注意保暖;出汗要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出汗的衣服要随时更换,以免着凉;物理降温用于高热,药物降温可用于因高热难以忍受的高热患者;危险发热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
4.按虫媒传染病隔离。病人使用的注射器要清洗消毒。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疟疾。
疟疾的症状是什么?
从蚊虫叮咬到感染疟疾的时间间隔因疟疾的临床类型而异。间日疟原虫疟疾持续11至25天,老年人持续6个月以上。三日疟为18~35天;恶性疟疾6-27天;卵形疟为13~15天。输血疟疾与血液中感染疟原虫的数量有关,从3天到41天不等,通常为7天到14天。
典型的疟疾发病分为发冷、发热、出汗三个阶段,整个过程大约需要8到10个小时。发作之间,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转为间歇期。四种典型疟疾发作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可分为前驱期、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
前驱期患者疲倦、不适、头痛、寒战和低热。但大多数患者是急性的,尤其是恶性疟和三日疟。寒战期间,患者出现畏寒、面色苍白、嘴唇和指甲发紫、四肢冰冷、皮肤起鸡皮,可持续10分钟至1小时。之后患者进入发热期,高热、潮红、头痛、全身肌肉疼痛、口渴、脉搏加快、气短。体温可在39摄氏度至41摄氏度之间,持续数小时。然后患者突然开始出汗,进入发汗期。在此期间,患者的体温很快恢复正常,除了疲劳之外,他突然感到轻松舒适。
发作后会进入间歇期。间歇期是指两次发作之间的间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疟原虫的种类和机体的免疫力。就典型病人的间歇期而言,恶性疟的间歇期是不规则的,短则几个小时,长则24-48小时,而间日疟和卵形疟的间歇期约为48小时,顾名思义是隔天发作,三日疟是72小时。
间日疟和间日疟治疗后预后较好,但也有危险发作,常见于恶性疟。恶性疟可能有脑型:表现为嗜睡、嗜睡、昏迷;可能有超高热型:体温迅速上升到41摄氏度以上并持续;可有晕厥型:虚弱无力,皮肤冰冷苍白,或轻度紫绀,可有上腹部剧烈疼痛,顽固性呕吐或排出粪便,昏迷甚至因虚而死;可能有胃肠型:明显腹痛,腹泻,总是排便但不一定有粪便排出。危险的攻击会杀死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