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献县商林名人的问题,以下是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齐秦秦是谁?
孩子们心中的“好妈妈”——献县童星学校生活老师齐勤勤的故事
她叫齐勤勤,是献县上林乡童星学校的生活老师,也是上百个孩子的“妈妈”。
左手绣花的少女
35岁的齐勤勤是上林乡南漳河村人。由于小儿麻痹症,她注定要过着艰难的生活。
疾病使她手脚无力,软弱无力,说话也有点含糊不清。由于身体原因,秦琴上了小学四年级,不能去其他村子读书,只好辍学在家。
身体上的残疾并没有阻止她与命运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力所能及地帮家里干活,大一点就去村里的农场干活——拔鸭毛,干着和村里大妈一样的活。她的小手冻得通红,但她从来没有哭累或痛苦。
如果学历是当老师的“证书”,那么她就不是一个小学没毕业的真正老师;如果学生只有在讲台上上课的时候才被称为老师,那么她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没有上过讲台课的老师;如果一个老师应该有健康的身体,那么她因为小儿麻痹症不适合当老师。
虽然她不是老师,但在孩子们心中,她和老师一样善良。
她睡在学生宿舍,整晚要起来无数次想着几百个孩子是不是尿床。她每晚凌晨一点起床,摸上百个孩子的额头。当她感到发烧时,她应该很快得到治疗。每天晚上在她的床上,都会有一两个孩子想家想妈妈,在睡梦中哭醒;她口袋里有一把指甲刀,看到孩子的指甲长出来,就小心翼翼地修剪。
孩子在睡梦中叫妈妈,妈妈会跑过来,抱抱,哄哄,拍拍。一个单亲孩子,长期失去母爱。半夜委屈的抱住她,仰着脸叫她“妈妈”...
献县的由来?
献县历史悠久,夏商时期属冀州,春秋时属燕国,战国时属燕、赵、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西汉属河间国乐城县,境内就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乐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河间郡,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改河间郡为河间国,自此,河间或为国或郡,前后历时达700年,其治所一直在今献县河城街南,直到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78年),郡(国)治所北徙,“河间”之名迁出县境,献县一直是河间国(郡)的政治、经济、 的中心。隋改乐寿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乐城为广城,仁寿初(公元601年)改广城县乐寿县。隋末窦建德在此建大夏国。唐宗为乐寿县。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升格改名寿州,天德三年(1151年)更名献州。据《嘉靖河间府志》载:“以其河间献王封国,献陵在焉,故特名其州曰献。”明洪武八年(1375年)降州为县,始称献县,一直沿用至今。清沿袭明制,属河间府。抗日战争时期,东部地区(今淮镇、韩村、垒头、高官和今沧县的杜生、崔尔庄一带)划属建国县。南部地区(今陈庄镇的全部、河城街和南河头乡的部分)划属献交县。1949年献交县撤销,南部部分地区划归献县。 1945年建国县撤销,东部地区除杜生、崔尔庄一带划给沧县外,其余划归献县。1958年饶阳、武强两县并入献县,仍称献县。1961年又将武强、饶阳划出,献县恢复原建制。今有乡镇18个,辖500个自然村。献县历史名人有清代主修四库全书的纪晓岚,抗日回民支队司令马本斋。
献县辖4个镇、13个乡、1个民族乡:乐寿镇、淮镇镇、郭庄镇、河城街镇、韩村乡、陌南乡、陈庄乡、徐留高乡、商林乡、段村乡、张村乡、临河乡、小平王乡、十五级乡、垒头乡、南河头乡、西城乡、本斋回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