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水稻杂交是日本发明的嘛的问题,以下是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谁发明了杂交水稻?
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
选择两个具有一定遗传差异、性状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产生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种,即为杂交水稻。一般杂交水稻仅指两个遗传背景相同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形成的第一代杂种。杂交水稻的大规模推广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
学习历史
杂交水稻的基本思想和技术,以及第一次成功实现,是由美国人亨利·比奇于1963年在印度尼西亚完成的。亨利·比奇也被一些学者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并于1996年获得世界粮食奖。由于亨利·比奇的想法和方案存在一些缺陷,无法大规模推广。
后来我提出了培育杂交水稻的三系育种法,并建议可以找到合适的野生雄性不育株作为培育杂交水稻的基础。虽然日本人经过多年努力找到了野生雄性不育植株,但效果不是很好;此外,日本人还提出了抓面粉等一系列水稻育种新方法,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杂交水稻的产业化。
杂交水稻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在国际上,美国农学家琼斯于1926年首先提出了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的理论。首次成功的实现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Henry Beache也被学术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并由此获得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日本学者则在1917年就发现了野生不育系,1958年~日本东北大学胜尾清育成了“藤板5号”不育系,发现中国的红芒野生稻能导致藤板5号产 生雄性不育提出远系杂交提升水稻产量。1966年日本琉球大学新城长友以钦苏拉包罗为母本与台中65杂交~育成BT型不育胞质台中65A~并将该杂交组合后代的部分可育株经自交稳定选出了BT型不育系的同质恢复系~于1968年实现粳型,粳稻:矮秆、叶窄、色深和米粒短,杂交稻三系配套。1972年以颜龙安为首的江西农科院杂交水稻攻关小组最早育出野败籼型不育系“珍汕97A”和“二九矮4号A”;1982-2003年,以“珍汕97”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累计推广种植18.744亿亩,占全国种植杂交稻总面积的47.59%。1973年又育成中国第一个杂交水稻汕优2号,实现三系配套,并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