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酱香型白酒酿造资料的问题,以下是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酱香型白酒是怎么酿造的?
酿造工艺概括为: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工艺过程。茅台镇为酱香型白酒生产集中地,选用当地优质高梁为原料,严格按照节气,端午采曲、重阳投料。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共分清蒸下沙、混蒸糙沙共二次投料,一至七个烤酒轮次,概括为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
由于其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巨大,能够严格按照这一传统工艺生产的企业屈指可数。
两次投料工艺流程:
1、清蒸下沙――采用总投料量的一半,经润粮→配料→上甑蒸粮→下甑泼水→摊凉→洒酒尾→撒曲→堆积→下窖→封窖发酵→开窖取醅为清蒸下沙工艺流程;
2、混蒸糙沙――采用总投料量的另一半,经润粮→配料(加入一次清蒸下沙后的醅料)→上甑(zèng)蒸粮蒸酒(这次蒸出的酒不作正品,泼回酒窖重新发酵)→下甑泼水→摊凉→洒酒尾→撒曲→堆积→下窖→封窖发酵→开窖取醅(pēi)为混蒸糙沙工艺流程。
九次蒸煮指:清蒸下沙一次,混蒸糙沙一次,混蒸糙沙后的醅料→上甑蒸酒为第三次蒸煮,第三次蒸煮后的醅料为熟糟,熟糟经摊凉→撒曲→堆积→下窖→封窖发酵→开窖取醅→上甑蒸酒六个轮次循环过程中有六次蒸煮,共九次蒸煮。
八次发酵指:清蒸下沙一次,混蒸糙沙一次,熟糟→上甑蒸酒六个轮次循环过程中有六次封窖发酵,每加曲入窖发酵一个月,共八次发酵。
七次取酒指:混蒸糙沙上甑蒸酒后第一次取酒,熟糟→上甑蒸酒六个轮次循环后取六次酒,共七次取酒。经七次取酒后的酒糟为丢糟。
各轮次酒质量各有特点,分质贮存,三年后进行盘勾。盘勾后再贮存一年,经微调后出厂。
每轮次蒸馏得到的酒还可分为三个典型体,即窖底香型、酱香型和醇甜型。
1.窖底香型一般产于窖底而得名,己酸乙酯为主要成分。
2.酱香型是构成酱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对其成分目前还未能全部确认,但从分析结果看,其成分最为复杂。
3.醇甜型也是构成酱香型白酒特殊风格的组成分,以多元醇为主,具有甜味。
酱香型白酒酒液具有纯净透明、醇馥幽郁的特点,是由酱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风味融合而成。在酿制过程中不加香料,香气成分全是在反复发酵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酒度一直稳定在52°~54°之间。在调配时,不加水,都是以酒勾酒。
酱香型白酒是怎么酿造的?
酱香酒的酿造工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大曲坤沙
祖先传下来的酱酒工艺,也是所有高端酱酒的标准。谐音“坤”和“捆”,意为完整,意为保持高粱的圆粒完整。坤沙葡萄酒是由完整的高粱种子制成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坤沙工艺酿造过程中原料的破碎率会维持在20%左右,这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发酵。坤沙酒的酿造工艺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12987”工艺(一年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炖制,八次发酵,七次蒸馏)。四种酱香酒工艺中,产量最低,生产时间最长,成本最高,但酒的品质最好。
第二,碎沙
也就是粉碎的高粱,原料粉碎率100%,相当于高粱粉。破壁沙酱酒是新工艺的产物,发酵速度更快,周期更短,出酒率更高。
第三,翻沙
转,也就是“回”和“混”。翻砂酒是用坤沙第九次烧煮后会丢弃的酒糟,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药制成的。因为原料是经过多次蒸煮的酒糟,所以凡莎酒酱的风味也很淡,没有太大的价值。
第四,弦砂甚至低于上述翻砂酒。是以酒糟为原料,直接添加酒精和香料蒸馏而成的产品。相当于让食用酒精在坤沙酒糟里洗澡,有点坤沙酒的味道,仅此而已。自从酱香型白酒GB/T: 26760-2011标准出台后,川沙酒因不符合酱香型白酒标准而被淘汰。严格来说不算酱香型白酒。
之前和朋友喝过一次酒叫玉案,价格也不贵。基酒基本都是8-10年的,我就试了一下,就买了个便宜一点的8年的,叫玉龙坞,不到300块钱,茅台镇核心产区,大曲坤沙工艺。喝了之后,味道还挺惊艳的。虽然便宜,但是酱香浓郁,入口绵软醇厚,回味悠长。/[/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