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黎族的真正始祖的问题,以下是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黎族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州、定安等市县。“黎”属他称,内部各支系为了相互区别有“哈”、“赛”、“杞”、“美孚”、“润”等自称。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1247814。黎语属东亚语系的分支,不同地区有不同方言。1957年曾创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黎族源于岭南的骆越人和驻守岭南的中原人。秦始皇征服岭南各部族后,岭南的骆越人与驻守岭南的中原人开启了融合之路。秦末汉初,秦将赵佗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对临近大陆的海南岛进行开发,居住在岭南的骆越人和中原人在南越国的主导下登上海南岛,并在海南岛上繁衍生息,逐渐融合形成今日之黎族先民。
南越国归汉后,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两郡,又有大量中原汉人进入海南岛,客观上促进了黎族先民的发展。自唐朝开始,黎族和岭南其他民族一起被泛称为“里”、“蛮”、“俚”、“僚”等。“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下来。元、明、清时期,封建地主经济在黎族社会中已占统治地位,大部分黎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与当地汉族相近。
生活在海南岛的黎族人是怎么过去的?他们的祖先是谁?
生活在海南岛的黎族人是怎么过去的?他们的祖先是谁?
生活在海南岛的黎族是一个古老的漂洋过海的民族,他们对船艇有着深厚的感情。传说,李的祖先是乘独木舟来到海南岛的,他们在岛上定居时,还建造了倒船形状的房屋,称为船房。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五指山等县市,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儋州、屯昌、琼海等省。
关于黎族的起源,过去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者根据文献记载,结合大量的考古、语言学、民族学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大多认为黎族是由古越族发展而来,尤其是与百越的一个分支骆越。
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南黎族聚居区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遗址。从出土文物的性质分析,应与广东及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工具属同一体系,各具特色,尤其与广西钦州、广东湛江发现的原始遗存更为相似。作为百越的一个重要特征,铜鼓是明代以后在海南岛出土的。新中国成立后,黎族地区也发现了许多铜鼓,与广西发现的基本相同。
从语系来看,黎语与起源于古越民族的壮、布依、侗、水、傣等语言同属汉藏语系壮侗语系,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共同特征,这表明黎语与壮、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