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杏林代称的含义是什么的问题,以下是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代词“杏林”的意思。
杏林"指良医"高足"指对别人的学生的敬称
"桑梓"指故乡
"桃李"指所教的学生
"肝胆"指真诚的心
"千金"指对别人的女儿的敬称
"汗青"指史书或者完成的著作
"尺素"指书信
"杜康"指酒
"楼兰"指敌人
“杏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杏林”一词是中医界的代称。顾名思义,“杏林之家”即指一家人都是医术高超的医生。那么,这个词是如何得来的呢? 据晋代葛洪的《神仙传》记载,三国时,吴栋有一位名叫董枫的名医。他隐居深山多年,治病救人却没有得到任何报偿。凡是被他治好大病的,只需要在他家和花园里种五棵杏树。时光飞逝,种植的杏树越来越多。在收获的季节,我看见红杏竞相压弯枝头。董枫在茂密的杏林中搭建了一间小屋,用小米交换前来买杏的人,不收硬币。董枫用杏子换来的小米每年都堆积在满仓,他用这些小米来帮助那些缺少路费的穷人和路人。
从此,“杏林”一词成为中医的代名词,“杏林大师”指医术高超的医生。“杏林家园”这个词也频频见诸报端。
■杏林的由来
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个刺史。他中毒生病了,请了一个叫董枫的民间医生给他治病。但当董峰赶到时,病人已经死了三天了。董枫是一个真实的人。人就算死了,也要有个诊断,看一看。当他诊断出死者的脉搏时,脸上突然出现了高兴:“这张网还在跳,还有救!”他从药袋里取出三粒药丸,塞进死人嘴里,灌上温水,用手在他的胸腹部按摩。过了一会儿,死者的四肢慢慢舒展开来,脸上流着血。几天后,他逐渐康复。
董枫治好了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症,却没花谁一分钱。他只提了一个要求,所有被他治好的病人都要帮他种杏树,重病五棵,轻症一棵。几年后,他的花园里种了10多万棵杏树。卖杏子的时候,董峰不要人家给他现金。只要交换食物,他就能得到很多食物分给饥饿的人们。
董枫的高尚品格是众所周知的。从此,“杏林”一词就成了赞美医生德行的专用词。
杏林作为医学领域的别称,历史悠久。但是,为什么只是把“杏林”称为医学领域呢?这里还有很长的历史。
三国时期,庐山有一位名叫董枫的名医。他精通医术,据说有起死回生的本领。他看病的一个特点是从不收病人的酬金,但他对看病的人有一个要求:大病治好了,他的园子里要种五棵杏树;小病治好了,就种一颗。年复一年,他治好的病人数量并不是很大,他家花园里的杏树已经聚成了一片森林。每到杏子成熟的时候,远远望去,在枝繁叶茂的绿叶中,有许多红色的杏子挂满了枝头,真是美不胜收。后来,董枫告诉人们,凡是来他杏林买杏子的,都不用付钱,只要在仓房里放些粮食,就可以到林中去取杏子。于是,每年董枫用杏子换来的粮食装满了仓库,他用这些粮食帮助了无数的穷人。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明代的书画家赵孟(兆页)病危,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杏林”,已成为医界的别称。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