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动物世界海蛇的问题,以下是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动物世界中关于蛇的知识
蛇的种类及分布 蛇和一些蜥蜴属于爬行动物。按照自然界动物的分类,属于爬行动物,鳞亚纲,蛇亚纲。蛇在世界上分布很广,其种类和属因地区、气候和环境而异。已知世界上有2200多种蛇,分属于10个科,其中毒蛇600多种,195种毒蛇对人是致命的。中国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多集中在长江以南和西南省份。已知蛇类174种,其中48种有毒,包括10种陆地主要毒蛇和10多种海洋毒蛇。金带金环
(银环蛇):俗称金甲带、铁甲金、国公棍、佛蛇等。头部呈椭圆形,全身背部有黄黑相间的环。两圈宽度大致相等,尾部短而钝,体长1.2-1.5米。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活跃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池塘、溪流沟渠及房屋附近
银环蛇多养殖:俗称过基峡、白结黑、金钱白蛇、银甲带、银覆铁等。头部呈椭圆形,全身背面有白环和黑环交替排列。白环窄,尾部细长,体长1米左右。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台湾省、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和云南。娜佳娜佳特拉:俗称饭铲头、吹蛇、饭勺头等。有一个椭圆形的头,脖子后面有白色的眼镜框。被激怒时,它的前任站起来1/3,脖子扁平,发出“呼呼”的声音,背部。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省、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眼镜蛇(Naja Naja KauTHIA)生活在山野的平原、丘陵和山区,田野和房屋附近,分布在云南、四川和广西。近年来,这种蛇从泰国等地流入广东,广东称之为“泰国眼镜蛇”。蛇脖子后面的眼斑只有一圈,体长2米多,蛇毒解毒量大,毒性强
眼镜王蛇。
(Ophiophagus hannah):俗称山峰、大眼镜蛇等。,长得像眼镜蛇,身体更长,可达5米。当其颈部肿胀扁平时,有白色倒V形斑点,背部有40-50条狭窄的白色条纹。当它被激怒时,它的前身是1/2直立,很凶猛,会主动攻击人和动物。分布于浙江、江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活在从平原到海拔1000m的山区
Vibera russelli siamensis:俗称斑蝰蛇、钱斑、百步豹等。头呈三角形,体厚,尾短。后脑勺有三个圆斑,体背有三排大圆斑。背面的圆形斑点与两侧交错。圆形斑点的中心部分呈紫褐色,外围为黑色,边缘有黄白色,凶猛异常。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多栖于田间。台湾省是台湾省的一个亚种。东南亚也有蝮蛇。近年来,大量的蝮蛇从缅甸和泰国流入中国。
蝮蛇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头略呈三角形,体粗而短,尾短,整个背部呈深褐色,两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条纹。抗寒性强。多生活在平原、丘陵地带、野外、田野、路旁
尖吻蝮:俗称尖吻蝮、尖吻蝮、仰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部突出上翘,背部灰褐色,布满灰白色菱形方形斑点,腹面白色,有许多明显的黑色圆形斑点,体长可达1.5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省、湖北、湖南、广东和广西。焊头
,生活在海拔100-1300m的山地丘陵地带,俗称焊头(因为长得像老烙铁)、龟甲蛇、钱斑等。它的头呈三角形,颈窄,吻窄,体长超过1米,背部呈棕色,紫棕色斑块,边缘呈淡黄色。分布于安徽、西江、江西、福建、台湾省、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陕西、甘肃、四川和贵州。生活在海拔100米以上山区的丘陵、山地、灌木丛、溪流或房屋附近、干草堆或石缝中
竹叶青:俗称青竹蛇、吊竹青、青竹标。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睛红色,体背草绿色。从颈部开始,左右各有一条白色的纵线,或红白相间的侧线,或黄色的侧线,尾巴是黄色的。它有60- 90厘米长。广泛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省、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和云南。生活在山地灌木丛或竹林中,常栖息在山区水田溪流或田埂旁的灌木和杂草中,或房屋旁的柴堆和瓜棚中。
水蛇,长约65cm。无毒
沙蛇身长40厘米,生活在澳洲的沙漠中
乌梢蛇无毒。可以用来泡酒,治疗风湿病。
竹叶青,无毒,常被误认为是竹叶青。它和竹叶青的区别是尾不焦,眼不红,脖子粗。
海蛇。海蛇有很多种,大部分是有毒的。因为海蛇一生都生活在海里,它们都有扁平的桨状尾巴。
喜马拉雅白头蛇
非洲节肢蛇
黑树眼镜蛇是非洲的一种剧毒蛇。虽然它不经常需要人,但是一旦被它咬了,一般一个小时内就会死掉。它的体色并不总是黑色,一般是灰色或棕色,头上有浅色的斑纹,嘴里只有深色的斑点。当它防御天敌张大嘴巴时,可以看到嘴里有黑点,此时脖子是平的。黑树眼镜蛇行动敏捷,它的巢穴有时会建在地面上。
北美最长最毒的东部菱形斑响尾蛇世界上哪种蛇最毒?依据是什么?内陆太攀蛇。
很多人说海蛇最毒,那是因为之前搞错了实验数据,结果以讹传讹将贝尔彻海蛇捧到了最毒蛇类的宝座上,闹了个乌龙,后来修改了,贝尔彻海蛇的毒性排名就跌到了20名之外。目前在wj百科上对贝尔彻海蛇的描述是“曾被误认为是世界上最毒的海蛇”,在bd百科上对贝尔彻海蛇的描述是“一度是全球毒性最强的蛇类之一”。
比较蛇类的毒性最权威的指标就是LD50(Lethal Dose, 50%),也就是“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之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贝尔彻海蛇的极端个体LD50值与内陆太攀蛇的一般个体相比都相差极大,海蛇家族目前还没谁能撼动内陆太攀蛇的地位,钩鼻海蛇(裂颏海蛇)、杜氏剑尾海蛇、孟加拉海蛇、黄腹海蛇、棘眦海蛇、印澳海蛇等海蛇的毒性都比贝尔彻海蛇强,但不如内陆太攀蛇。
LD50值越小,毒性越强。 单论对小白鼠的皮下注射LD50值,内陆太攀蛇是0.025mg/kg,极端个体是0.014mg/kg。
中国及北半球最毒蛇——银环蛇的皮下LD50值是0.09-0.19mg/kg。
最毒的海蛇——钩鼻海蛇的皮下LD50值是0.05-0.164mg/kg,钩鼻海蛇曾经也被捧上了“最毒蛇”的宝座,但权威的LD50值出来之后,排名跌到了第五。
贝尔彻海蛇的皮下LD50值是0.111mg/kg,这样的数据显然不能与内陆太攀蛇相提并论。
被称为“非洲死神”的黑曼巴蛇皮下LD50值是0.28-0.75mg/kg,黑曼巴蛇被吹的太厉害了,在针对性抗毒血清问世之前,黑曼巴蛇咬伤致死率接近100%,但目前黑曼巴蛇咬人致死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因为南非医学研究所已经能大量提供治疗黑曼巴咬伤的抗毒血清。 眼镜王蛇也是名气很大的毒蛇,它是体型最大的毒蛇,眼镜王蛇的皮下LD50是0.34mg/kg。
被吹上天的莽山烙铁头(莽山原矛头蝮)毒性不太高,比眼镜王蛇的毒性还要低。
虽然内陆太攀蛇是毒性最强的毒蛇,但它至今还没有杀死过人。因为它身居澳洲内陆,连人影都看不见一个,而且它生性胆小害羞,与人类的接触机会极小。
细鳞太攀蛇又被称作凶猛太攀蛇,它是地球上毒性最大的蛇之一。被它咬一口产生的毒液,足以杀死一百个成年人。尽管如此,内陆太攀蛇的性格比较温柔,如果你不捕捉它们,它们是不会轻易被激怒。这种蛇主要吃老鼠等一些小型哺乳动物。
攻击防御
细鳞太攀蛇蛇在捕食或受到惊扰时会将前半身成S形挺立起来,攻击速度极快,几乎快到人眼无法看得见,是世界上攻击速度最快的毒蛇,
往往猎物还没来得及反应,已被它的毒牙连续咬了二三下。当它采取防御姿势时,身体会抬离地面。
细鳞太攀蛇为什么是陆地最毒的蛇?
细鳞太攀蛇是陆地上最毒的蛇。细鳞太攀蛇的毒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只有0.0021mg/kg,但排毒量达125mg~400mg,比响尾蛇毒性强300倍,约相当于眼镜王蛇的20倍,但是眼镜王蛇的注射量弥补了这点。细鳞太攀蛇与钩鼻海蛇(Enhydrinaschistosa)的致死情况不相上下,在动物毒素学上足以排到前十位。其一次排出的毒液能在24小时内毒死20吨的猎物,这相当于25万只小白鼠、100个成年人或两头非洲大象的重量。杀死两名成年人仅仅需要1毫克的毒液量。
细鳞太攀蛇的毒素种类为神经毒素和心脏毒素。它的毒液分子是从一个名叫尿钠排泄缩氨酸的蛋白质家族进化而来,在脊椎动物中,这些缩氨酸的作用是使心脏周围的肌肉松弛的。
神经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和肌肉接合点,抑制和麻痹神经末梢,阻断肌肉与神经的联系。如果肌肉与神经失去联系,则会无法正常行动。患者一开始会头疼、恶心、呕吐,继之以腹痛、晕眩和视力模糊,严重者还会痉挛和昏迷,并最终导致呼吸系统瘫痪。它还会造成受害者大出血、严重的肌肉损伤及肾衰竭,它的毒素中还含有能破坏肌肉组织及加速血液凝固的毒蛋白。如果血液凝固,就无法将氧气等有机物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会使心脏停止跳动。
蛇是一种许多人都惧怕的动物,除了它的样子还有它的毒液,其实大多数的蛇是没有毒的。但是有些却是相当的毒,只要一滴毒液就能置人于死地。
黑曼巴蛇,非洲最长、最可怕的毒蛇,世界上爬行速度最快的蛇,速度可达没小时15~20公里。是全世界最致命的蛇,黑曼巴蛇仅次于亚洲的眼镜王蛇,其名字中的“黑”字形容乌黑的口腔,而不是形容身体的颜色。
细鳞太攀蛇,俗称内陆太攀蛇,全世界最强毒性的陆栖蛇种,一次毒液就可以杀死20万只老鼠,细鳞太攀蛇受到惊吓时会将前半身成S型挺立起来,攻击速度极快,是世界上攻击速度最快的蛇。
贝尔彻海蛇,大多生活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阿什莫尔群岛的暗礁中,全球毒性最强的蛇类,几毫克毒液就能杀死1000人,不过好在这种蛇性情颇为温和,除非受到强烈的敌意才会进行攻击。
澳大利亚中部的内陆太攀蛇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毒的毒蛇之一。被这种蛇咬伤一次便具有足够的杀伤力,一只蛇的毒液可足够毒死100个成年人。咬伤后如果不进行治疗,最快在半小时后就会毙命。内陆太攀蛇是一种速度极快敏捷的蛇,能够以极高的准确度攻击任何物种。但它们大多都生活在澳大利亚偏远地区,一般不会轻易攻击人类,除非感到自己受到威胁。
内陆太攀蛇,以前叫做内陆盾尖吻蛇,学名细鳞太攀蛇,它还有沙漠猛蛇、内陆泰攀蛇、内陆泰潘蛇、凶猛太攀蛇、大斑蛇等别名。 内陆太攀蛇的形体比普通太攀蛇要小,成蛇也仅为2米左右(合6.5英尺),内陆太攀蛇的头部扁平,略尖,眼睛相对较大。内陆太攀蛇有灰色到黄褐色的鳞片,这些鳞片有时会镶有细黑边。躯干部为褐色或橄榄绿色,腹部为黄白色,而头部则为黑色或有黑色斑纹,毒牙长7.0—13.0毫米。
内陆太攀蛇在捕食或受到惊扰时会将前半身成S形挺立起来,攻击速度极快,几乎快到人眼无法看得见,是世界上攻击速度最快的毒蛇,往往猎物还没来得及反应,已被它的毒牙连续咬了二三下。当它采取防御姿势时,身体会抬离地面。这种蛇与其他蛇不同,一般的蛇攻击时都会咬着猎物不放,而将毒液注入,但太攀蛇只要咬一口就能将毒液注入,所以太攀蛇会先咬一口,就会立即后退看看情况如何,等到猎物倒下太攀蛇就会上前将其吃掉。研究学者说它是连续攻击速度最快的蛇,是因为曾经有人类被这种蛇咬了之后,那人说被咬了一口,但实际观察时,看见已被咬了3-4口。被太攀蛇咬到后,所出现的徵状亦有别於其他蛇,被它咬到后,你的血液并不会凝固,但你的七孔会些微出血,再过一会后你会看见四周的事物出现重叠影像,之后你全身的机能会慢慢停顿,导致瘫痪窒息而死。当你被太攀蛇咬到后,若几分钟内没注射到太攀蛇抗毒血清及得到适当治疗的话,那就必死无疑了。
开始说是海蛇最毒,但对人类威胁不大,海蛇体形大,性格极其温顺,见到人,他们就先跑啦!应该和大金毛对人一样,真挺好!
世界上最毒的蛇应该是内陆太攀蛇,而非广为流传的杜氏剑尾海蛇。内陆太攀蛇的半数致死量为0.01mg/kg,其毒性相当于杜氏剑尾海蛇的4倍,银环蛇的10倍,眼镜王蛇的100倍。内陆太攀蛇的毒性极强,其毒液一次性可致死超过100位成年人。
细鳞太攀蛇是陆地上最毒的蛇,它的毒液的半数致死量只有0.0021亳克/千克,但排毒量达125亳克,是眼镜王蛇的20倍。它一次排的毒能在24小时内毒死20吨的猎物,相当于100个成年人或2头大象。它杀死2名成年人仅需1亳克的毒液。它分布在澳大利亚中部的维多利亚沙漠及附近。
海洋中最毒的海蛇是贝尔彻海蛇(眼镜蛇科),它生活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近海暗礁周围。它的毒性稳定,经一百摄氏度,5分钟处理后仍有毒性,在酸、碱环境下也同样稳定。
陆地上最毒的是澳大利亚的内陆太攀蛇,海里最毒的是裂须海蛇
太攀蛇的毒性是眼睛王蛇的200倍
海蛇就是目前世界上最毒的蛇类,也是动物世界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动物,海蛇的种类有很多种比如裂须海蛇、钩嘴海蛇、贝氏海蛇等等,它们都是具有超强的毒性,就拿钩嘴海蛇来说,它的毒性就是眼镜蛇的两倍有余,是氰化钠毒性的80倍,能够与之相媲美的毒蛇只有被称为“毒蛇之王”的内陆太攀蛇了,两者的毒性是相差无几的,并列称之为世界上最毒的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