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如何计算降雨量(如何计算每小时降雨量)的问题。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让我们来看看。
降雨量是如何计算的?
目前,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是气象和水文雨量测量的主要工具。这种测量仪会将接收到的雨量流入一个小桶,达到一定量后自动倒掉,同时形成相应的雨量记录。气象学使用0.1毫米翻斗雨量传感器,而水文学使用0.5毫米传感器。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是一种先进的测量仪器,可以自动生成雨量记录。他们过去使用雨锥和量杯。雨筒直径一般20 cm,配有漏斗和瓶子。量杯直径为4 cm,与雨量管一起使用。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入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即可得知相应时间段的降雨量。
中国年降雨量
中国的降雨量南多北少,从东南向西北递减。400毫米的等年雨量线从中国东北大兴安岭西坡延伸到西藏拉萨附近,将中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半。去年,中国大陆降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在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帕西加特。
然而,中国年降雨量最大的地方仍然是台湾省。台湾省省很多地方的年降雨量比巴西还多,基隆以南不远的火烧寮是中国年降雨量最大的地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降雨。
如何计算降雨量
降雨量测量过程:
1.雨量筒直径20cm,内部装有漏斗和瓶子。
2.量杯直径为4厘米,与雨量筒一起使用。
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入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值读出当天的降雨量。
扩展数据
以下是降雨量:
(1)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的称为小雨。
②日降雨量10.0-24.9毫米为中雨,
③日降雨量25.0-49.9毫米为暴雨,
④日降雨量50.0-99.9毫米为暴雨,
⑤日降雨量100.0-250.0mm为暴雨。
6.日降雨量超过250.0毫米称为暴雨。
降雨量怎么算?
降雨量一般用雨量管测量,所以可能含有少量露水、霜和松枝。气象学上,每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都有降水,6小时内落下的雨雪全部融化成水,称为6小时降水;24小时内落下的雨雪全部融化成水,称为24小时降水。
一场十天的雨雪融化成水,叫做十天降水...一年中,雨雪全部融化成水,称为“年降水量”。液态降水称为降雨,有时两者是同义的。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通常以毫米每小时或毫米每分钟为单位。单位时间的降雨量称为降雨强度。
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年降雨量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降雨量”。例如,北京的年平均降雨量为532.0毫米,上海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166.1毫米....
扩展数据:
降雨的基本要素
(1)降雨历时和降雨时间:降雨历时是指一次降雨的持续时间,即一次降雨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降雨时间是指某次降雨对应的一段较长的时间,期间降雨不一定是连续的。降雨持续时间和降雨时间以分钟和小时为单位。
(2)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单位为毫米/分钟或毫米/小时。..
(3)降雨面积:指某次降雨所覆盖的水平面积,单位为km2。
(4)风暴中心:指暴雨强度相对集中的局部地区。
降雨分类
小雨:一天(或24小时)降雨量小于10毫米。
中雨:一天(或24小时)降雨量10 ~ 25毫米。
暴雨:一天(或24小时)降雨量25 ~ 50毫米。
暴雨:一天(或24小时)降雨量50 ~ 100毫米。
暴雨:一天(或24小时)降雨量100 ~ 250毫米。
百度百科-降雨量
降雨量是如何计算的?
降雨量通常用雨量管来测量,因此可能含有少量的露水、霜和霜。气象学上,每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都有降水,6小时内落下的雨雪全部融化成水,称为6小时降水;24小时内落下的雨雪全部融化成水,称为24小时降水。
一场十天的雨雪融化成水,叫做十天降水。在一年中,所有落下的雨雪都融化成水,这就是所谓的“年降水量”。
液态降水称为降雨,有时两者是同义的。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通常以毫米每小时或毫米每分钟为单位。单位时间的降雨量称为降雨强度。
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年降雨量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降雨量”。例如,北京的年平均降雨量为532.0毫米,上海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166.1毫米....
雪
气象学对降雪量有严格的规定,和降雨量的标准完全不同。雪量是气象观测者将收集的雪放在一定标准容器中融化后测得的一种量度。
气象上对降雪有严格的规定。和降雨量一样,是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雪量。24小时和12小时有不同的标准。在天气预报中,通常是预报白天或夜间的天气,主要指12小时降水量。
降雪量是指折算成当量水的积雪深度,可按1:15折算成积雪厚度。据此计算,97.7mm的降雪量约为1.5m厚的积雪,各等级降雪量的标准如下:
零星小雪是指大雪但小于0.1毫米;
小雪:大于等于0.1毫米小于1.0毫米;
积雪:大于等于1.0毫米小于3.0毫米;
大雪:大于等于3.0毫米小于5.0毫米;
暴雪:降雪量大于等于5.0毫米。..
如何计算降水量?
问题1:如何计算降水量?水面上没有蒸发、渗透和流失而积累的水层深度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可以直接表示降雨量的多少。目前常用的测量降雨量的仪器有雨量筒和量杯。雨量计管直径一般为20厘米,配有漏斗和瓶子。量杯直径为4 cm,与雨量管一起使用。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入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以知道当天的降雨量。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为日降雨量。日降雨量小于10毫米的地方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50.0-99.9毫米为暴雨,100.0-250.0毫米为暴雨,250.0毫米以上称为暴雨。
问题2:如何计算降雨量?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术语
气象部门称之为雨雪降水,降水称为降水。降水量的单位通常是毫米。一毫米。降水是指单位面积水深1毫米。
1毫米的降水中有多少会落到田地里?我们知道,每亩地的面积是666.7平方米,所以1毫米的降水相当于每亩地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每立方米增加1000公斤的水。这样算下来,1毫米的降水相当于给每亩地浇了650公斤左右的水。据测量,5毫米的降雨量可使旱地浸泡3 ~ 6厘米。
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小雨、中雨、大雨等专业术语。两者有什么区别?
小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毫米的雨,范围为5-18毫米、10-25毫米、18-38毫米、25-50毫米、38-75毫米。24小时内降雨量超过50毫米的暴雨、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暴雨、降雨量超过200毫米的特大暴雨称为特大暴雨。
在天气预报术语中,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含义。比如“零星小雨”是指降水时间很短,降水量不超过0.1毫米,“有时小雨”是指天气阴沉,有时会有短时降水。“降雨”是指夏季降水的开始和结束都很突然,雨量有大有小。“雷雨”是指雨伴随着闪电。
问题3:降水量是如何计算的?
常用的测量降雨量的仪器是雨量管和量杯。雨筒直径一般20 cm,配有漏斗和瓶子。量杯直径为4 cm,与雨量管一起使用。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入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以知道当天的降雨量。
问题4:如何计算一个地区一天的总降水量?降水是指从天空落下的液体和固体(融化后)降水空在水平面上无蒸发、无渗透、无流失地积累的深度。它的单位是毫米。气象学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暴雨、大暴雨、暴雨、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暴雪。按照分类标准,只要是12或24小时以内(请注意,降水量指的是12或24小时,这是一个区间,不是平均值。只要降水达标,就不一定是连续降水,所以不需要平均12、24小时。比如连续24小时降水一分钟不停止,降水量达到10-25毫米,就叫中雨。但如果这一天只有两个小时的降水,降水量达到这个标准,也叫中雨,因为也是24小时内的降水。如果12、24小时内没有降水,可以认为是中雨。如果有这种情况,会用“短时暴雨”等词语提醒大家。毕竟24小时连续降水20毫米和10分钟降水20毫米造成的实际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在天气预报中经常听到的“短时雷雨大风”就是这种特殊情况下的预报。
关于如何计算降雨量,这就足够了。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网站的内容。别忘了在这个网站上找到更多关于如何计算每小时降雨量和如何计算降雨量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