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抗震设防分类标准2020)的问题。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让我们来看看。
抗震设防烈度分类
抗震设防烈度等级:共有四个等级,如下:国家批准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取50年内超过概率10%的地震烈度。一般有6、7、8、9四个抗震设防烈度。共有四个抗震等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根据地震影响的大小和建筑物的重要程度,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特殊设防(甲类)、重点设防(乙类)、标准设防(丙类)和中度设防(丁类)。
如何划分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等级:共有四个等级,如下:国家批准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取50年内超过概率10%的地震烈度。一般有6、7、8、9四个抗震设防烈度。共有四个抗震等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根据地震影响的大小和建筑物的重要程度,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特殊设防(甲类)、重点设防(乙类)、标准设防(丙类)和中度设防(丁类)。
抗震等级新规定
抗震等级是不同抗震等级的具体设计,由设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筑重要度分类和设防标准,以及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建筑高度四个因素确定。
抗震等级
1)甲、乙类建筑:当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 ~ 8度时,应满足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当该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满足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一类时,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1)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2)柱端的弯矩增大系数‘η_ c’和剪力增大系数‘η_ VC’应增大20%;
2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1)梁端剪力增加系数材料"应增加20%;
(2)梁端密集区箍筋结构的最小配箍率应增加10%。
(3)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2)与转换层连接的底柱和顶柱的弯矩增大系数为1.8,其他柱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应增大20%;柱端剪力增加系数‘η_ VR’应增加20%;地震引起的柱剪力增大系数为1.8,但在计算柱的轴压比时,这种增大可以忽略。
(4)筒体和剪力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抗震等级
(2)一般部位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为0.35%,底层钢筋部位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为0.4%;③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最小构造配筋率应为1.4%,箍筋特征值应增加20%;结构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楼层剪力墙底部钢筋的边缘构件应配型钢,并应上下。
各延伸一层。
⑸剪力墙和简化连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跨高比不大于2时,应设置交叉暗支撑;
(2)当跨高比不大于1时,应设置交叉暗支撑;
(3)交叉暗支撑的计算和构造应符合本书第10章第10.7条的规定。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在抗震设计中,根据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后果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将其分为四类。
A类建筑——特别重要的建筑。因地震损坏后果严重的建筑物,必须经国家规定的审批机关批准。
乙类建筑——重要建筑。例如,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建筑和地震时救灾所需的建筑,应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确定或经有关部门批准。
丙类建筑——除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
丁类建筑-二类建筑。一旦发生地震破坏,不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最新的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各类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是:
(1)标准设防类别:应根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确定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以达到在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估计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发生倒塌或造成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重点设防类别: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高于一度的要求,加强抗震措施;但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高于9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相关规定。同时,应根据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地震作用。
(3)特殊设防类别: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加强抗震措施;但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高于9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根据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和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地震作用。
(4)中等设防类别:相对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允许适当降低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按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
抗震等级和抗震设防类别
第一,性质不同。
1.抗震设防烈度:指地面、房屋等建筑物的震害程度。
2.抗震等级:指不同抗震等级的具体设计,由设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筑重要性分类和设防标准,以及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建筑高度四个因素确定。
第二,标准不同。
1.抗震设防烈度:一般采用基本烈度。但必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规模、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区划来确定。
2.抗震等级: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分为严重、严重、一般四个等级。在中国的建筑行业中,这一等级标准一直被严格执行。
建筑物A、B、P和D分类的详细标准
根据其功能的重要性,建筑物分为四类:甲类、乙类、丙类和丁类:
1.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设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2.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建筑;
3.丙类建筑应属于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二级建筑;
4.甲类建筑在地震破坏后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次生灾害是指地震破坏后发生的洪水、火灾、爆炸或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等次生灾害;
5.乙类建筑在地震破坏后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或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包括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和人群密集的大型公共建筑;
6.丁类建筑的震害不会影响甲、乙、丙类建筑,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轻微。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分享的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2018)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