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陀飞轮是什么意思(手表的陀飞轮是什么意思)的问题。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让我们来看看。
陀飞轮是什么?
问题1:陀飞轮是什么?主要优缺点是什么?“陀飞轮”是指机械钟中的“旋转擒纵调速机构”。这种装置的特点是工作时摆轮和擒纵机构可以一起360度旋转,所以重力的影响降到最低,提高了走时精度。它的重量不超过0.3克,却由70多个精细零件组成,其中大部分是手工制作的,这也是它价格昂贵的原因。它代表了机械表制造技术的极高水平。由于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将手表的动态艺术美发挥到了极致,所以配有陀飞轮装置的手表往往价值不菲。
三种陀飞轮
陀飞轮在法语中代表“旋转”,也代表陀飞轮装置的旋转。从外观上看,三个陀飞轮是不同的旋转力。
陀飞轮的原貌:1801年,制表师宝玑获得了陀飞轮的专利权。这项伟大的发明有一个可旋转的框架,其中包含一个摆轮(机芯的心脏)和一个擒纵机构。飞轮架匀速转动时,摆轮和擒纵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变换位置,最大限度地抵消重力的影响(尤其是手表垂直放置时)。宝玑的陀飞轮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旋转框架和固定支架。“平衡夹板”附在旋转架上,随飞轮一起旋转。
飞行——陀飞轮悬浮飞行:1927年,钟表学教授阿尔弗雷德·赫尔维格(Alfred Helwig)在德国制作了“飞行陀飞轮”模型。出现“飞”字是因为这个结构中没有“固定支架”组件。从外观上看,取消了横跨飞轮结构的支架,整个旋转框架悬空空,提高了飞轮手表运行时的神秘感和动态艺术美。
中国陀飞轮:神秘的旋转艺术。不要以为陀飞轮只是瑞士制表师的专利。1993年,祖籍中国的焦大宇在“天艺轩”钟表工作室首次发明并亲自制作了“神奇陀飞轮”。这一开创性的发明迅速在国际钟表界引起轰动,因此也被称为“焦氏神奇陀飞轮”或“中国陀飞轮”。为什么叫“神奇”?
有两个原因:
第一,传统的飞轮“旋转架”和“固定支架”不复存在;飞轮的重量至少减轻一半,行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高,防震性能增强。
其次,金属材质的平衡夹板换成透明玻璃,不再随飞轮转动。这种结构在操作上更加神秘,大大提高了飞轮手表的动态艺术。
问题2:手表的陀飞轮是什么意思?陀飞轮是钟表大师宝玑发明的调速装置。法语tourbillon的意思是“漩涡”,Tourbillon是音译和意译的组合。
宝玑发明陀飞轮是为了纠正重力造成的机械误差。由于擒纵机构的精确控制,机械表可以按照一定的节奏遵循规则。
如果擒纵调节机构本身不准确,时计就会不准确。重力是导致擒纵机构动作不准的罪魁祸首。调速装置中的摆轮利用游丝的弹力来完成摆轮运动。
因为游丝总是朝某个方向滚动,所以当钟表的位置和姿态(上、下、左、右)发生变化时,作用在这个部位的重力也会改变轴承的摩擦力。这就产生了一种叫做“位置差”的精度误差。
比如把手表放在飞机上和戴在手腕上经常晃是不一样的。快慢是有区别的。
17世纪末,人们对钟表精度的要求显著提高,再也无法容忍这样的“位置差”了。于是宝玑挖空想办法。他认为擒纵机构受重力影响是因为其零件处于固定的运动状态。如果不断改变这部分的位置,不同的朝向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重力的抵消。根据这个想法,宝玑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办法。他在一节车厢上安装了逃逸速度控制系统。框架以一定的速度旋转。
当摆轮在某个位置受到一个方向的重力影响时,会在另一个位置受到另一个方向的重力影响,框架会保持转动,摆轮的位置也会相应变化,从而接受各个方向的影响;换句话说,在宏观层面上,来自各个方向的影响会相互抵消,也就是说,没有影响。即使在今天的腕表上,陀飞轮也属于机械复杂时计的奢华装备。它代表了最高的技术水平,所以能生产这种时计的厂商并不多。
问题三:高端机械表中的“陀飞轮”是什么意思?陀飞轮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于1795年发明的手表调速装置。法国陀飞轮(又称比龙)意为“漩涡”,是指装有“旋转擒纵调速机构”的机械表。陀飞轮机构用于校正重力对钟表零件造成的误差。陀飞轮手表代表了机械表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整个擒纵调速机构能够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重力对机械表中“擒纵系统”的影响,提高了走时精度。由于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将钟表的动态艺术美发挥到了极致,一直被誉为“表中之王”。
请采纳。谢谢大家!
问题4:手表中的陀飞轮在大幅提升机械表的时间精度方面有什么作用?
陀飞轮是tourbillo的音译,意思是旋转擒纵机构的陀飞轮技术是当手表处于垂直位置时,它的调节控制器,即它的摆轮、游丝和擒纵机构,每次摆动都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从而影响手表的精确计时。陀飞轮的原理是在时钟处于垂直位置时补偿重力。如果调节控制器安装在可旋转的笼子上,可以获得一系列垂直位置。这样时钟就可以走得很准,补充误差。陀飞轮机构不仅可以自转,还可以绕第二轴的中心公转,通常一转就是一分钟。使用旋转擒纵调速机构可以成功抵消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手表时间误差,提高机械表的精度。这个原理看似简单,但实现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主要原因是“笼子”和陀飞轮的重量不应超过0.3克――相当于一根天鹅羽毛或两根鹦鹉羽毛的重量。陀飞轮腕表结构复杂,工艺多样,由72个精密零件组成。很多零件的制作都需要复杂的传统工艺,大部分都需要手工制作,装配调整极其困难,这就决定了它的复杂性和稀有性。
问题五:陀飞轮手表的原理是什么?陀飞轮是一家瑞士手表制造商-手表的速度是可调的。它是由路易·宝玑先生于1795年在陀飞轮(即所谓的Teuto男爵)发明的,意为“漩涡”,指装有“速度擒纵机构”的机械表。陀飞轮是音译和翻译的结合。宝玑发明了飞轮机构来校正重力对手表零件的作用力误差。
飞轮机械表的制造技术代表了最高水平,整个擒纵调速机构能够以一定的速度连续转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力对机械表动力“擒纵”的影响,提高驱动精度。其独特的操作模式,因为一直将动态观看的艺术美感发挥到极致,被誉为“桌游之王”。
陀飞轮手表的概念是在轴框中绕框(运)擒纵摆轮的轴线旋转360度。因此,原来的擒纵机构是固定的,这样当它放在桌子上时,擒纵机构保持不变,导致擒纵部件时间变化造成的不连续和误差;当擒纵机构旋转360度时,方位角误差将相互抵消,从而消除误差。目前,飞轮通常每分钟旋转360度,这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速度。
陀飞轮腕表经过时间和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可分为以下三代:
1.第一代陀飞轮(即结构-陀飞轮)是由瑞士制表师亚伯拉罕-路易·宝玑和钢在1795年发明的。它的飞轮结构必须是两个基本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飞轮旋转架”(陀飞轮的支架)和“飞轮固定”(陀飞轮桥)。在这种组合中,“平衡夹板”(平衡桥)必须转动飞轮。根据不同的组合,第一代飞轮表可分为两类:(即中心与飞轮摆轮中心在同一轴线上)同轴;偏心率(也叫非常轴,即摆轮的中心和飞轮的中心不在同一轴线上)。
2.第二代飞陀飞轮(第二种结构——飞陀飞轮)是在1930年左右。德国制表大师阿尔弗雷德·赫尔维格(Alfred Helwig)未能做出“飞轮固定”的陀飞轮手表,提高了操作过程中的神秘感和动态艺术美。“平衡旋塞”仍然随着组合中的飞轮旋转。这款二代飞轮手表也有同轴和偏心两大类。
3.第三代神奇陀飞轮腕表(即第三种结构——神秘陀飞轮)是由东方制表大师——中国人民桥裕泰(巧泰玉)于1993年发明并手工制作成功的。不仅是第二代陀飞轮手表,还有已经取消的奇迹般的“飞轮转塔”(这个成员在第一代和第二代飞轮手表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这种新结构必须改变第一旋转飞轮和第二旋转飞轮手表的“平衡夹板”,使飞轮的重量大大减轻一半以上,并可以增加摆轮的直径,以提高计时稳定性和动态艺术表现水平。飞轮表的制造历史,表桥和替代原有金属“平衡夹板”的首选都是蓝宝石玻璃,在此之前,部件都是连接在“飞轮架”上的。因为它的操作,这款手表更加神秘,使得国际社会有“强制性神奇陀飞轮”(桥的神秘陀飞轮)和“中国的陀飞轮”(中国的陀飞轮)之称。
问题6:什么是陀飞轮手表?陀飞轮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于1795年发明的手表调速装置。法语比龙的意思是“漩涡”,是指装有“旋转擒纵调速机构”的机械表。陀飞轮是音译和意译的结合。宝玑发明陀飞轮机械装置是为了纠正重力对钟表零件造成的误差。
陀飞轮手表代表了机械表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整个擒纵调速机构能够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重力对机械表中“擒纵系统”的影响,提高了走时精度。由于其独特的操作方式,钟表的动态艺术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一直被誉为“表中之王”。
陀飞轮的思路是把擒纵机构放在一个马车里,让马车绕轴旋转360度,这个轴就是摆轮的轴。这样,原来的擒纵机构是固定的,所以当手表静态位置变化时,擒纵机构保持不变,导致擒纵部件受力不同,产生误差;当擒纵机构连续360度旋转时,零件的方位误差会被积分,相互抵消,从而消除误差。目前陀飞轮一般一分钟旋转360度,也是最理想的速度。
陀飞轮的原理是在时钟处于垂直位置时补偿重力。
换句话说,当时钟处于垂直位置时,它的调节控制器,即其摆轮、游丝和擒纵机构,会随着每次摆动而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如果将调节控制器安装在一个每分钟旋转一次的“笼子”上,就可以获得一系列的垂直位置。这样时钟就可以走得很准,补充误差。
这个原理看似简单,但实现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一个原因是“笼子”和陀飞轮的重量不应超过0.3克或0.013盎司――相当于一根天鹅羽毛或两根鹦鹉羽毛的重量。另一个原因是它由72个精细零件组成,大部分都是手工制作的!
经过时间和技术的改进和创新,陀飞轮腕表可分为以下三代:
1.第一代陀飞轮由瑞士制表师Abraham-Louis Breguet于1795年发明制造。其飞轮结构必须由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部件组成,即“飞轮的支架”和“飞轮的桥”。在这种组合中,“平衡桥”必须与飞轮一起转动。根据不同的组合,第一代飞轮表可分为两类:同轴式(即摆轮中心与飞轮中心在同一轴线上);偏心(也称非同轴,即摆轮中心与飞轮中心不在同一轴线上)。
2.第二代飞行陀飞轮腕表(第二种结构——飞行陀飞轮)是在1927年。德国制表师Alferd Helwig成功制造了一款没有“飞轮固定支架”的陀飞轮怀表,提高了这款腕表的神秘感和动态艺术美。在这种组合中,“平衡夹板”仍然必须随着飞轮转动。这款二代飞轮手表也有同轴和偏心两大类。
3.第三代神奇陀飞轮腕表(第三种结构——神秘陀飞轮)最早由来自中国的制表师乔宇泰于1993年在《天意轩》中发明,并自行制造成功。它不仅像第二代陀飞轮手表一样取消了“飞轮固定支架”,还奇迹般地一起取消了“飞轮旋转架”(这部分在第一代和第二代飞轮手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这种新结构中,将第一代和第二代飞轮手表中必须随飞轮转动的“平衡夹板”改为不随飞轮转动,首次将飞轮的重量大大减轻了一半以上,并且可以增加摆轮的直径,以增强计时的稳定性,提高动态艺术表现的水平。在飞轮手表的制造史上,更正......
问题7:你戴什么牌子的手表?陀飞轮中的高端品牌都有自己的陀飞轮,有的一般在10W以上。
。
不过瑞士表Raftege也是出自陀飞轮。网上好像有一些很漂亮的模特,你可以去看看。类似这样的是陀飞轮模型。
陀飞轮是什么意思?
它是瑞士大师路易·宝玑在1795年发明的时钟调速装置。
陀飞轮是瑞士大师路易·宝玑于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陀飞轮(Tourbillon)在法国也叫比龙,意为“漩涡”,来源于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用来描述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术语。
简介
陀飞轮擒纵机构是当年亚伯拉罕·路易·宝玑发明的,为了通过陀飞轮框架的旋转来抵消重力对钟表擒纵系统中零件造成的误差。
对于普通机械表来说,擒纵系统中的游丝会受到弹性和金属疲劳的影响,摆轮的摆动规律也会受到重力的影响,所以误差较大。
陀飞轮手表是什么意思?陀飞轮手表游戏攻略。
1.陀飞轮是TOURBILLON的音译,意为旋转擒纵调速机构。
2.陀飞轮手表是瑞士制表师路易·宝玑于1795年发明的一种调速装置。法语比龙的意思是“漩涡”,是指装有“旋转擒纵调速机构”的机械表。陀飞轮是音译和意译的结合。宝玑发明陀飞轮机械装置是为了纠正重力对钟表零件造成的误差。
3.普通机械表由于弹簧松紧、金属疲劳、重力的影响,误差较大;陀飞轮调速器是唯一可以不受这些因素影响的机械表结构,年误差小于1秒,也是唯一可以达到天文台级别的。如今,手表机芯的几乎所有原材料和关键零件都只能在瑞士生产。瑞士陀飞轮表芯,完全原装,一次就要一百多万。装载陀飞轮机芯的机械表一直是收藏者的最爱,是几十元的代名词。
陀飞轮是什么意思?
陀飞轮是瑞士大师路易·宝玑于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宝玑发明陀飞轮机械装置是为了纠正重力对钟表零件造成的误差。普通机械表由于弹簧松紧、金属疲劳、重力的影响,误差较大;
陀飞轮调速器是唯一可以不受这些因素影响的机械表结构,年误差小于1秒,也是唯一可以达到天文台级别的。
扩展数据:
陀飞轮的思路是把钟芯的擒纵机构放在一个框架里,让框架绕轴,也就是摆轮的轴,有规律地旋转360度。
这样,原来的擒纵机构是固定的,所以当手表静态位置变化时,擒纵机构保持不变,导致擒纵部件受力不同,产生误差;当擒纵机构连续360度旋转时,零件的方位误差会被积分,相互抵消,从而使误差最小化。
人民网-五分钟让你快速知道什么是陀飞轮。
陀飞轮是什么意思?
陀飞轮是瑞士钟表匠路易·宝玑于1795年发明的手表调速装置。陀飞轮是音译和意译的结合。
陀飞轮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多是表达对方不停的飞来飞去,意为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因为陀飞轮是一种抵消或平衡重力的装置,整个擒纵系统和摆轮系统都在转动,从而平衡周围的重力,使机械表走得更准,时间更长。
陀飞轮的起源:
陀飞轮擒纵机构是当年亚伯拉罕·路易·宝玑发明的,为了通过陀飞轮框架的旋转来抵消重力对钟表擒纵系统中零件造成的误差。
对于普通机械表来说,擒纵系统中的游丝会受到弹性和金属疲劳的影响,摆轮的摆动规律也会受到重力的影响,所以误差较大。
陀飞轮擒纵调速装置在克服上述一系列影响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怀表时代,这种旋转擒纵机构大大提高了手表的时间精度。虽然现在的手表要面对更多的位置变化,陀飞轮调节精度的能力有所减弱,但是陀飞轮作为一种顶级的制表技术,仍然受到大多数喜欢机械制表的表迷的追捧。
陀飞轮的思路是把钟表机芯的擒纵机构放在一个马车里,让框架绕轴,也就是摆轮的轴,有规律地旋转360度。以便使误差最小化。目前大部分陀飞轮每分钟自转一周(360度),这也是业内公认的理想转速。
陀飞轮的含义介绍到此为止。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网站的内容。别忘了搜索更多关于手表陀飞轮的信息。陀飞轮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