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雷州半岛在哪里(雷州半岛是哪个城市)的问题。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让我们来看看。
雷州半岛在哪里?发个地图。
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是中国第三大半岛。以古雷州命名。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北纬21° 15′~ 21° 20′,东经109° 22′~ 110° 27′。在南海和北部湾之间。海南岛南面与琼州海峡接壤。南北长约140公里,东西宽60-70公里,面积8500多平方公里。
雷州半岛海岸线
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东临南海,西临北部湾,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有东海、南三江、盘州等岛屿,东岛有海堤与大陆相连。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长约1180公里,连岛海岸线也有1450公里。
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是中国第三大半岛。以古雷州命名。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北纬21° 15′~ 21° 20′,东经109° 22′~ 110° 27′。在南海和北部湾之间。海南岛南面与琼州海峡接壤。南北长约140公里,东西宽60-70公里,面积8500多平方公里。
雷州半岛海岸线
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东临南海,西临北部湾,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有东海、南三江、盘州等岛屿,东岛有海堤与大陆相连。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长约1180公里,连岛海岸线也有1450公里。
雷春半岛在哪里?
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东临南海,西临北部湾。有东岛、琶洲等附属岛屿,其中东岛以海堤相连。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长约1180公里,连岛海岸线也有1450公里。因历史上管辖雷州而得名。
雷州半岛主要辖遂溪县、海康县(现雷州市)、吴川市、徐闻县,以及湛江市所辖的赤坎区、霞山区、开发区、麻章区、坡头区。
主要岛屿有:东岛、硇洲岛、特呈岛、条顺岛、南三岛。
在南海突出。北依岭南丘陵,南临琼州海峡和国际旅游岛海南省,西临北部湾。
地形学
半岛地势平坦,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下。南部为玄武岩台地,占半岛面积的43.3%,略呈龟背状。平台上有许多孤立的火山锥,有两座山峰并排矗立,海拔382米。中部、西部和北部大部分为海洋阶地,占半岛面积的26.7%,海拔在25米以下。中东部为冲积和海洋平原,占半岛面积的17.4%,地形平缓。半岛地表水匮乏,河流主要有南渡河、西溪河、英利河、童鸣河、调风河等。,辐射入海。最大的南渡江长65公里,流入雷州湾。雷州青年运河贯穿半岛北部,全长236公里。地下水资源丰富。
半岛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东部为台地溺谷湾海岸,南部为火山台地海岸,西部为海洋阶地和台地溺谷湾海岸。港口主要有湛江港、雷州湾港、流沙港、乌市港、安铺港。半岛以东沿岸海域有30多个岛屿,较大的有东岛、涠洲岛、新寮岛、东丽岛等。东岛位于雷州湾和湛江港之间,面积247平方公里,人口约23万。地势平坦,东部有沙堤,东北部有水深26-41米的芦圩港,西部有宽阔的沙滩,有6820米长的大堤与大陆相连。硇洲岛是一个火山岛,位于东岛东部,面积53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的火山锥海拔81.6米,东面悬崖陡峭。
气候类型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的北缘。年平均气温22.5℃,一月平均气温14℃,七月平均气温28℃。年平均降水量1417 ~ 1804 mm,5 ~ 10月为雨季,9月为暴雨高峰期,干湿季节分明。全年多风,冬季盛行西北和东北风,夏季盛行东南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3米。夏秋季台风多,平均每年有2 ~ 3个登陆台风。半岛东海岸有不规则的半日潮,西海岸有规则的全日潮。
中国第三大半岛在哪里?
中国的三个半岛是山东半岛、东部半岛和雷州半岛。
1.山东半岛:位于山东省东部,胶莱谷地东部,延伸至黄海和渤海。蜿蜒的海岸线,面积3900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半岛。
2.辽东半岛:辽宁省南部,辽河口与鸭绿江口连线以南,延伸至黄海、渤海。面积29400平方公里。
3.雷州半岛: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延伸于北海和雷州湾之间,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该岛面积为7800平方公里。
雷州半岛在哪里?有人居住吗?这个岛大吗?
雷州半岛
雷州半岛
中国三大半岛之一。以许多雷暴命名。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北纬21° 15′~ 21° 20′,东经109° 22′~ 110° 27′。在南海和北部湾之间。海南岛南面与琼州海峡接壤。南北长约140公里,东西宽60-70公里,面积7800多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雷州半岛是华夏地台背斜和雷州地台隆起的一部分。由于喜马拉雅运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构造盆地——雷琼坳陷。盆地内第四纪更新世沉积地层中部有玄武岩。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上升到陆地时,火山继续移动,玄武岩覆盖第四纪地层。中更新世末、上更新世初,琼州海峡相对断裂沉降,将雷州半岛与海南岛分隔开来。
半岛地形单一,起伏平缓,以阶地为主,海洋平原为辅。地面的坡度一般只有3 ~ 5度。半岛北部为缓坡塘地形,海拔25 ~ 50米,多为湛江沿海相。然而,濉溪、程悦和湖光岩是海拔45-55米的玄武岩台地。平台上有罗岗岭、交椅岭、湖光岩等七处火山岩。湖光岩是一座盾状火山,有一个火山口湖。海拔约60米,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8公里,面积约3.6平方公里,库容7万立方米。湖水海拔23米,水深20多米,最深处35米,已经低于海平面。半岛南部的玄武岩台地比较平坦,有10座火山岩,一般海拔25-80米,最高的超过200米,如石茂岭高259米,石板岭高245米。沿岸有海蚀和阶地。
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长约1180公里,连岛海岸线也有1450公里。东海岸有海洋平原,外缘有海滩,还有东海、南三江、盘州等岛屿。东岛有海堤与大陆相连。西海岸的特点是高海岸和许多沙堤和湖泊。半岛南部海岸有许多港湾,包括红树林和珊瑚海滩。雷州湾、英罗湾、流沙湾等海滩广阔。
河流与气候雷州半岛的河流较短,呈放射状,由中部向东、南、西流入大海。东有濉溪、程悦、南渡江,南有流沙河,西有海康河。年平均径流系数只有1 ~ 2%。地下水资源丰富。当钻孔到达承压含水层时,自行喷射,水质好,量大,但埋藏较深。
这个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3℃以上,冷月最高平均气温在15℃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4℃以上,全年无霜。0℃左右的低温只有几年才有。年降水量1300 ~ 1700毫米,自东向西逐渐减少。降水集中在夏秋季,有大雨。12月至次年3月降水量不足全年总量的10%,年变化率较大。一般10年有6年春旱。半岛陆风明显,主导风向偏东风,年平均风速3.5 ~ 4m/s,夏秋季多台风暴雨。影响半岛的台风数量每年约5.1次。
动植物半岛土壤以砖红壤为主,水土流失严重。山谷是冲积土,海滨是盐渍土。
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以热带常绿树木为主。但是大部分的自然森林已经消失了。小次生林只在村边和南平台发现。林地大多是人工桉树林。沿海有红树林和沙漠草原。由于森林的枯竭,著名的徐文湖也很稀少。
半岛开发利用较早,海康在汉代成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口岸。但是逐渐发展起来了。1949年后,半岛成为中国剑麻主产区,重要的热带作物基地,新型蔗糖生产基地之一,广东省重点珍珠养殖区之一。半岛工业包括甘蔗、盐晒、剑麻加工、罐头、纺织、造船、化学、家用电器等。主城区湛江位于雷州半岛东北边缘。是南方天然深水港,可停泊5万吨级货轮,也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雷州半岛在哪里?
雷州半岛,中国大陆的最南端。
雷州半岛海岸线
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东临南海,西临北部湾,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有东海、南三江、盘州等岛屿,东岛有海堤与大陆相连。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长约1180公里,连岛海岸线也有1450公里。
雷州半岛管辖
湛江市是雷州半岛的主城区,辖雷州市(原海康县)、廉江市、吴川市(3个县级市)、徐闻县、濉溪县(2个县)和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4个区)。主要岛屿有:东岛、南三岛、硇洲岛、特呈岛。
在南海突出。北临岭南丘陵,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西临北部湾,包括湛江、濉溪、雷州、徐闻四市,人口500多万。
琼州海峡和渤海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属于中国内海。(政治内海)
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西临北部湾,东至南海北部由东向西延伸,长约80km,宽20-40km,最窄处18km,面积2,400km2,平均水深44m,最大水深114m。
海峡均位于大陆架上,海底地形起伏,为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矩形盆地。中部80-100米深,东西两侧平坦浅。海峡海流强劲,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水从西向东高速流动,其他季节从东向西低速流动。该海峡是东南沿海进入北部湾的关键点。
在中国的南部,海南岛面对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它以海南岛命名,又称琼州岛。它是中国三大海峡之一。琼州海峡最宽处直线距离33.5公里。雷州半岛点击此处添加图片显示,半岛地势平坦,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大多在100米以下。南部为玄武岩台地,占半岛面积的43.3%,略呈龟背状。平台上分布着许多孤立的火山锥,其中石高岭最高,海拔259米。中部、西部和北部大部分为海洋阶地,占半岛面积的26.7%,海拔在25米以下。中东部为冲积和海洋平原,占半岛面积的17.4%,地形平缓。这个半岛缺乏地表水和河流,它们单独呈放射状流入大海。最大的南渡江长65公里,流入雷州湾。青年运河贯穿半岛北部,全长236公里。地下水资源丰富。
半岛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东部为台地溺谷湾海岸,南部为火山台地海岸,西部为海洋阶地和台地溺谷湾海岸。港口主要有湛江港、雷州湾港、流沙港、乌市港、安铺港。半岛以东沿岸海域有30多个岛屿,较大的岛屿有东岛、南三、涠洲岛、新寮、东丽。东岛位于雷州湾和湛江港之间,面积247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地势平坦,东部有沙堤,东北部有水深26-41米的芦圩港,海滩宽阔,西部有6820米长的大堤与大陆相连。南三岛,位于东岛北部,由10个小岛组成,面积123平方公里。硇洲岛是一个火山岛,位于东岛东部,面积53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的火山锥海拔81.6米,东面悬崖陡峭。
雷州半岛古火山分布图属于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3℃,一月平均气温16℃,七月平均气温28℃。年平均降水量1400 ~ 1700 mm,5 ~ 10月为雨季,9月为暴雨高峰期,干湿季节分明。全年多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3米。夏秋季台风多,平均每年有2 ~ 3个登陆台风。半岛东海岸有不规则的半日潮,西海岸有规则的全日潮。
雷州半岛是中国重要的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基地之一,盛产甘蔗、橡胶、剑麻、香茅、花生等。海鲜主要有鲍鱼、对虾、龙虾、鱿鱼、牡蛎、珍珠等。行业包括制糖、食品、盐、家电、化工、机械、建材等类别。交通更加便利。黎塘至湛江、广州至湛江线与衡阳至友谊关、贵阳至柳州、京广线相连。公路网,干线是贯穿半岛的徐闻至广州公路。湛江是水运中心,主要港口有湛江、海安,可通往沿海地区。民航以湛江为中心,连接广州、海口、香港。半岛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迷人的热带风光。主要景点有湖光岩、东海岛和粤西热带作物实验站。
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南部边境,西临北部湾,东临南海北部大片水域,南临琼州海峡,南临海南岛。也是海南岛的重要支撑和阵地。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立足半岛,于3、4月间发起海南岛登陆战役,强行渡过琼州海峡,5月1日解放海南岛。关于雷州名字由来的争论,一直是这样解释的:雷州以雷命名。前不久,雷州一位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宣称“雷州是仅次于爪哇的世界第二大雷区”,仿佛是雷州的注脚。百度词条“夏季雷雨”也说:“这一带(海南岛、雷州半岛)即使冬天也能听到雷声,故名雷州”。其实这些说法都是空穴来风。
第一,“以多尔命名”的历史没有记载。
我们常说的雷的科学定义是:闪电出现时,高温使水滴汽化,空气体体积迅速膨胀,产生强烈的爆炸。伴有闪电的天气现象称为雷暴。(见《辞海》)雷暴的形成与气候和地理条件有关。专家认为,广东雷阵雨天气较多,如粤西北的德清、粤中部的德清、粤西南的罗定等地。雷州半岛也属于雷雨带,无法推测古雷州的名字是否与雷有关。
雷州初名于唐贞观八年(634)。与此同时,邻近的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琼州(今海口市)、斗州(今信宜市)也分别于622年、631年、634年命名,但都没有“雷”字命名。有没有可能儋州、琼州、斗州的雷比雷州少?唐代贞观至秦汉,儋州、琼州、斗州、雷州的雷数无记载。翻阅雷州的记载,可以看到干旱和世代祈雨的记载,却没有雷电灾害的记载。《雷州县志》记载了雷州的一句古话,“秋打雷则无收成,秋打雷则稻种多”,并做了注解。据说雷州人祈求多雷阵雨,每年立秋都有听雷测天的习俗;“秋天打雷,稻种多”,意思是“秋后多打雷,吉祥”。这句谚语至今仍在雷州半岛的农村流传。原因是古今气候没有根本改变。如今的雷州半岛,一望无际的绿地,取代了历史上的“千里之外的裸地”。是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人定胜天思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兴修水利的结果,而不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果。
雷暴的成因和雷区分布在雷暴多发的中国。我国著名气象学家林在他的专著《中国气候及其极端事件》中对此作了全面的阐述。林先生的结论是“我国雷暴分布南多北少,多山少平原,多地少水。”他根据建国后50年气象站提供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结论:云南、海南是中国第一的地区,其次是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北部,第三是两广。专家认为,雷州半岛虽然属于两广雷场,但三面环海,平均海拔只有25-70米,没有山脉。与海南山区、粤中、粤北、粤西相比,热力条件引起的雷暴次数较少。据权威气象资料显示,平均雷暴日为云南勐腊123.7天(最长达148天),海南丹县122.5天(最长达139天),云南景洪120.8天(最长达149天),海口、新沂108.9天。湛江市(总面积的70%归古雷府管辖)年平均雷暴日为94.6天,古雷府腹地雷州市为96天,均不及爪哇岛乌茂岛年平均雷暴日的三分之一。至于“冬雷阵阵”,说雷州全是雷是不科学的。林指出,我国江南、巴山地区冬季有雷阵雨,雷电最新的地区是云南的孟定、镇远。少和多都是相对的。如果能从现在知道过去,很难推断雷州最雷人。可能古雷州的雷不如儋州,南方的琼州,北方的斗州。问题是,从唐武德、贞观年间(儋州、琼州、雷州、斗州最早命名)到建国初期,全国各地都没有完整的气象资料,雷暴的记录就更少了。无论谁说古雷州是以多雷命名的,都没有证据。
二、“雷州惊雷”论
虽然没有科学依据说雷州以雷闻名,但这并不是洞风,很可能来自于一些流传已久的传说。这些传说见于史书,代代相传。它们可以概括为“雷州多雷理论”,有三种理论。
第一,“猪雷”。据说雷州雷多,冬天变成猪钻到地下去了。人们把这些猪矿挖出来,煮了,暖了,春天过后让它们回归天空。但是,古代有识之士认为这个传说很荒谬。明代《雷州县志》指出“雷子珍之操观始名,言者谓之雷,冬之窘,县民之烹称之近命。”
第二,“冯雷说”。据说雷州有座雷山,经常打雷。这座山与琼州的西凤山相连。琼州刮风,雷州打雷。琼州风大,雷州雷声隆隆。清朝《雷州县志》指出“这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雷音说”。据说雷州不仅有晴天,也有阴天。杨磊有声音,声音是生命的主要源泉,有益于世界。雷音和武胜,也看不见,杀不死,专事惩恶。那些在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之前突然死去的人是被闪电击中的。原因是他们自己作恶或他们的祖先作恶。至今,这种“雷音理论”仍在雷州半岛的一些村庄流传,有人信以为真。这种说法在清代雷州府志中有记载,但并未被否定。
《雷州雷论》告诉人们,天上有晴雷,地下有阴雷,山上有风雷,地下有猪雷。可以说雷州是雷声大雨点小。“雷州多雷论”是科学不发达时代的产物,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遵循和重视。所以雷州是“雷霆万钧”。
“多雷论”与雷文化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雷州多雷论”荒诞不经,不可思议,但它是雷州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代代相传。
据历史学家考证,雷州半岛的先民是瓯人和洛越人,唐代称为黎族,也就是今天黎族和壮族的先民。洛越人用图腾崇拜闪电,制作铜鼓象征闪电。铜鼓不仅是一种器皿,也是一种乐器。被奉为神,击鼓为乐。人们传来传去,祭起鼓声和雷声,彼此习以为常。唐贞观五年(631),陈文玉被任命为东河刺史。三年后,他指示朝廷将国名改为雷州。陈文玉在位八年,死后被授予“雷震国王”的称号。朝廷派朝臣到雷州建祠祭拜他。后人尊称陈文玉为雷祖,雷祖寺为雷祖寺,人们神化了陈文玉。有很多故事说他是雷种,是雷神。雷州人,无论是黑话人还是北方来的汉族移民,都很尊敬陈文玉。黑话里的人信雷,汉人信道教里的雷神。黑话和中国文化观念融合在祭祀雷祖的活动中。传统上,人们向祖先供奉铜鼓,汉族人则供奉道教的猪、牛、羊。汉人念念有词,顶礼膜拜;人们呼天抢地,大声击鼓。起初,祭祀的概念是同时祭祀雷祖、雷神和田雷。然而,随着陈文玉的神化和各种关于雷的传说,雷祖、雷神和田雷已经融为一体。后来的祭祀活动干脆就叫“祭雷”。
据史料记载,雷州雷节的目的是祈求雷神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明清时期,大量汉人从福建等地迁入雷州,黎族后裔李、庄被赶出海南、广西,雷州逐渐成为汉人统一的国家。雷州祭雷习俗一直在不断演变,明末清初演绎出“雷州换鼓”的雷文化高峰。
雷州所谓的换鼓,就是“每年定期提供鼓来祭雷”,祭雷时把旧鼓换成新的。变鼓是祭祀雷的俗称。雷州人把铜鼓叫雷鼓,雷就是天鼓。打铜鼓象征天鼓,祈求经常打雷,雨水充沛。换鼓那天,州内官民聚集在雷祖庙前,邀请高连琼所在州县的官员招待。100多个新的雷鼓,伴随着锣和钹,表演打击乐器。鼓声雷动,天崩地裂。在敲击声中,巫师、道士做出各种手势,诅咒、歌唱,光怪陆离,千奇百怪;还有善男信女组成的祈祷仪仗队,载歌载舞以雷霆报苍穹,惟妙惟肖。所以雷州换鼓以规模和西游著称,其祭雷表演更是惊艳天下。与广德葬、钱塘江潮、邓州海城并称天下四绝。
《广东新语》云:“雷人可击鼓敬神,亦称雷鼓、云雷鼓,雷即是一切。鼓如其声,金发为其气,故铜鼓亦为雷鼓。”可见雷州崇雷,雷鼓象征天鼓,营造了雷鼓寂静、天鼓对应、天人合一、人神同乐的精神境界。这是雷州改鼓的精神实质,也是雷州文化的精髓。
雷的图腾——雷的传说——雷州——雷震王,雷祖——雷神——雷州变鼓(祭雷),这是古代雷州雷文化的发展脉络。雷文化绵延千年,“雷州多雷说”也是如此。如果今天有人在“雷州雷论”的基础上得出“雷州以雷闻名”的结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史记》中的雷。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五年(631年),陈文玉出任东河郡刺史,唐贞观八年(634年),朝廷以东河郡易与其古名贺州、南河郡混淆为由,要求将国名改为“雷州”。至于为什么用“雷”字作为国名,没有史料可查,但可以猜测。
猜想一:雷锋是国家称谓,目的是促进民族团结,凝聚人心,便于治理。陈文玉是汉人,他的前任是黑话的首领。人们崇拜雷,有祭祀雷的习俗。立雷为州,是对黑话人的尊重,说明要做黑话人的官,这样黑话人才会支持他,辖区的人才能期待。如果这个猜想是真的,雷州得名是因为它尊雷,而不是因为它。
猜想二:以雷为州名,既是为了迎合民俗,也是为了祈求上天,希望州内经常打雷,风调雨顺。陈文玉生活在雷州半岛由狩猎转向农耕的时代。陈文玉出生在海康县的一个猎户家庭,他清楚地看到了狩猎和农业的困难。农业靠自然,必须祈求雷神的保护,让云雾及时融化滋养国家。以雷为国家命名,意在表达国家对雷管的嘱托,希望引起更多关注。如果这个猜想是真的,雷州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尊重和期待雷,而不是因为雷。
可能有很多猜测,但猜测毕竟是猜测,猜测不能代替史实。以雷命名的州可能与雷有关,但它是以命名还是以命名则无法考证。据现存最早的《雷州府志》记载,雷州“县南有青雷山,故名。”这就证明了州之所以以“雷”命名,是因为州府南面有青雷山。权威辞书《辞海》、《辞源》、《中国大百科》尊重史籍,不解释雷州或雷州半岛,故以雷命名。也要尊重历史事实和科学,不要贸然说“雷州因雷得名”。
雷州半岛的介绍就这么多了。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网站的内容。别忘了搜索更多关于雷州半岛在哪座城市,在哪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