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不会做圆珠笔球(你不会做圆珠笔头)的问题。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让我们来看看。
中国是一个制笔大国。为什么我们不能制造圆珠笔?
我不知道...9102已经过去了,有人认为是因为技术不达标。...
其实一开始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没必要。对于上游企业(如钢铁)来说,与那些大型项目或其他高能耗行业相比,需求完全无法比拟,需求太小,上游行业自然没有必要往里面砸钱。对于下游企业来说,没有上游企业的动力,下游企业自然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从事这种产品的生产线。
至于市场,总的来说,刚开始的时候,整个市场都没人想做,因为进口成本不高(不然现在1块钱都买不到笔)。而且,既然问题中提到的制笔大国被称为制笔大国,就意味着有很多企业从事其中,换句话说,其中存在一定的竞争。在薄利多销和一定竞争的情况下,企业都想写一笔。
我说...9102结束了。.............................................................................................................................................................
为什么圆珠笔不能在中国制造?
上游钢企没有动力,下游企业进攻也没用。
无论下游圆珠笔制造商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做到钢铁企业所做的事情。那么,既然技术有了,为什么钢铁不愿意生产这种高端钢材呢?一个答案是需求太少。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员工超过20万人,年产圆珠笔超过400亿支...这些数字似乎是虚张声势。然而,公众对高端圆珠笔没有需求。对于混战中的更多圆珠笔制造商来说,他们想要的是薄利多销。用得好不好不重要,所以根本不需要高端钢材。其他便宜的材料就够了。中国书写工具协会副主席陈三元表示:“与钢铁行业相比,制笔行业规模较小。例如,一家钢铁厂一天的产量可能足够制笔行业消化一年。对于钢厂来说,这点利润可以忽略不计。它没有动力从事R&D和生产,制笔企业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因此依赖进口。”
根据《对话》的数据,从日本进口一吨用于制造高端笔尖的钢材是12万吨,龙头企业一年需要860吨,只有1亿多,这并不是一个巨大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只是为了制造国产圆珠笔,确实没有必要开发和制造相应的材料。
政府补贴是支持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好方法吗?
圆珠笔的制造尴尬也被称为“圆珠笔现象”,甚至被赋予了期待和意义。例如,宁波文具行业率先破解了圆珠笔乱放现象。2011年,它写道:“事实上,不仅仅是文具行业存在圆珠笔的尴尬现象。国内很多领域,比如手机制造、小家电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服装设备制造、服装加工等,规模都很大,利润附加值低,缺乏核心技术,只赚微薄的加工费。”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和相关企业历时三年,投入1.8亿元,对一支小小的圆珠笔进行科技攻关,试图解决圆珠笔的尴尬现象,推动我国制笔行业掌握核心技术。这种模式可以“复制”到其他行业吗?值得思考和讨论。"
四年后,答案来了。如果你想仅仅依靠官方补贴来支持企业,你就无法生产中国制造的高端产品。毕竟,只有市场才能支撑一个行业。市场太小成不了气候,企业没有动力。高档圆珠笔不是必需品。受众是一个小群体,他们也在关注品牌。没有理由指望他们无限期提高圆珠笔的价格。
高端中国制造,靠什么来推动?
既然制造圆珠笔的高端钢材如此之少,为什么日本仍然有能力制造圆珠笔呢?答案在于“规模经济”这个词。
规模经济的缺失不仅是圆珠笔原材料的制造,也是中国高端制造的缩影。经济学家文海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了中国大规模制造的重要性,可以借鉴:“以众所周知的马桶盖为例。普通马桶座圈的制造商可能只需要拥有几台机器。为了生产出受欢迎的健康舒适的马桶盖,制造商需要组建研发团队,通过反复实验来开发新产品并确保质量。同时,需要购买精密机器来取代原来的简单机器,这需要投资。因此,企业的固定投资规模和整体成本大大增加——这样的投资和成本不是普通中小企业所能承受的。”
中国现在能生产圆珠笔吗?为什么发展这么难?
是的,2016年9月,TISCO终于通过五年的研究取得了成功。一批直径为2.3毫米的不锈钢丝可以自豪地写下“中国制造”的标志(用于书写)。
研发困难的原因如下:
圆珠笔头的小“球”中有五个用于引导墨水的凹槽,加工精度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为了保证笔尖的流畅性和使用寿命,笔尖的开口厚度应小于0.1毫米,笔尖与墨水槽中的球体之间的加工误差不应超过0.003毫米(成人头发约为0.07毫米)。这一“世界级”难题难倒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不想要的制造业问题。现在中国正在进行制造业转型,将原来的“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对于圆珠笔行业来说,成本是人们考虑的主要问题。
现在中国已经占据了全球圆珠笔市场的80%,每年生产380亿支圆珠笔。换算一下,显示全球圆珠笔年销售额为475亿支。好像这个数字是唬人的?事实上,即使全球圆珠笔行业有500亿支,全球销售额也不会超过2亿支。
至于每个球的利润,估计只能以“毫”计算(1分=100毫)。因此,对于许多国内圆珠笔制造商来说,即使圆珠笔的球生产在全国范围内被垄断,每年的利润也只有3000万左右。进口圆珠笔比自己的便宜得多,所以很少有人开发它们。
同样,许多钢铁企业也不太重视圆珠笔之类的小块肉。据了解,国内书面不锈钢材料需求量约1000吨,进口价格约12万元/吨。与开发了国产nib的TISCO生产的数百万吨不锈钢相比,1000多吨的需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生产和销售的人不太关心这一块,所以在过去,国产圆珠笔都是直接进口的。
事实上,这个行业早在五年前就已经进入价格战,主要是由于韩国、法国和其他国家制造商的介入。
事实上,他们是通过钢笔革命作为野蛮人强行进入这一领域的。后来的水性笔/中性笔对笔尖和笔杆的工艺要求比传统油性圆珠笔低得多,有些水性笔甚至有普通的棒状钢芯,对光滑度的要求更低。
一些制造商甚至不需要使用钢作为水性笔的笔尖,门槛越来越低。随后几年,大量制造商涌入水性笔芯领域(包括中国制造商),后来的制造商突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
讽刺的是,中性笔的理论概念最早是由日本人自己提出的,这真的埋没了他们自己的利润。别跟我说三菱的墨水笔,跟NEC的涂层是一个东西。说白了都是情怀。)
韩国制造商发起的工业革命不得不涉及圆珠笔的定义:
狭义的传统圆珠笔实际上是指油基笔,它对球和球座的光滑度要求极高(实际上制造小钢球并不难,难点在于钢球表面光滑度和变化率的工艺控制)。
有多少人还在使用油性圆珠笔?是时候改进水性笔和中性笔了。圆珠笔各方面都沦为鸡肋。或许只有日本、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等保守国家还在大量使用圆珠笔。
也就是说,水性钢笔的笔尖制造商通过新事物实现了毁灭性的弯道超车。这是对传统瑞士和日本制造商的高利润挤压。
事实上,即使圆珠笔行业的产值号称600亿,也赶不上IT行业的零头,更不用说迅速崛起的人工智能了。
至于钢笔的钢芯制造商,每年的利润加起来相当于台积电利润的四分之一。至于油性圆珠笔钢珠,这是一个对圆珠笔头技术要求很高的生产领域,其年利润总额估计低于台积电购买的一台阿斯麦光刻机的单价。
即使不提圆珠笔,它也已经被水性笔革命杀进了蛋饺行业。
整个钢笔上下游产业链已经是夕阳产业。忘掉产能过剩吧。你敢问今天你使用更多的笔还是键盘/触摸屏吗?制笔行业产值的增长速度赶不上通货膨胀率。无论是产值、利润还是增长速度,与如今日益壮大的新兴产业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如果说有什么高利润率的“钢笔”的例子,那也只有少数几个奢侈品牌一年卖不了多少笔。比如万宝龙的钢笔上镶嵌了一堆黄金和珠宝,那么谁会看你的钢珠呢?
我写这些是因为我心中的一个问题。届时,这笔巨额特别R&D可以分配到芯片掩模对准器、射频芯片、先进半导体制造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然而,项目一立项,资源就被传统钢铁行业的一些院士拿走了。这一大笔钱应该有更好的回报,但现在看来很难拿回来。
日本擅长的产业大多是传统的夕阳产业,通过每天冗长的PPT吹风等方式误导舆论。即使这个夕阳产业的产值不低,利润也少得可怜或为负。
日本所有冶金、材料和电气企业的利润总和还不如三星电子(投行预测三星电子2017年第二季度的利润将超过116亿美元,几乎与中国工商银行持平),而大量日本企业通过做假账将可转债骗成不死僵尸(资不抵债的东芝集团面临退市的概率很大,信用危机太严重,恐怕连僵尸企业都做不到)。
中国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集中力量发展主导未来经济的新兴产业,多向美帝的硅谷学习,才有机会弯道超车。
但在一个成熟的传统行业,往往事倍功半,一个国家的资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作者不反对在任何科研领域争夺资源,但应集中资源按优先顺序解决关键问题,这是新兴国家配置经济、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基本原则。
既然油性圆珠笔的钢珠成功了,中国就可以继韩国之后,进一步把“钢笔”这个夕阳产业从地板价杀到地狱价,把韩国和捷克厂商的利润打到零,把日本和瑞士厂商的利润杀到负值。
以上是关于如何制作圆珠笔珠子和圆珠笔头。不知道你有没有找到你需要的资料?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关注这个网站。